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宣布推进“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宣称将斥资1750亿美元打造“无死角拦截太空导弹”的天基防御体系,并计划在三年内完成部署。这一构想交织着技术可行性争议、政治博弈算计与国际安全风险。
“金穹”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天基拦截器实现对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的“助推段拦截”,即在敌方导弹发射初期、尚未进入大气层时实施摧毁。然而,这一构想面临三大技术困境。首先,该系统需部署数千颗卫星组成监测-拦截网络,仅以初步规划的400颗探测卫星计算,单颗卫星成本约1.5亿美元,总投入已超600亿美元;若计入200颗拦截卫星,总成本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远超特朗普宣称的1750亿美元。其次,即使卫星成功锁定目标,拦截器需在太空中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完成机动变轨与精确碰撞,这对推进剂效率、制导算法和材料强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美国物理学会2024年报告指出,在理想条件下,拦截单枚导弹需至少8-12枚拦截器协同,而面对多弹头分导技术时,拦截成功率可能低于20%。此外,俄罗斯和中国已测试的反卫星导弹具备直接摧毁低轨卫星的能力,一旦“金穹”卫星群成为攻击目标,其脆弱性将暴露无遗。
特朗普政府急推“金穹”计划,深层逻辑并非技术突破,而是政治博弈的精心设计。随着2025年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需要以“超级工程”塑造“强势领导人”形象。通过渲染“太空威胁”,将选民注意力从经济衰退、社会分裂等议题上转移,175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还能创造短期就业数据,为连任造势。同时,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军工巨头已围绕“金穹”成立专项游说联盟,SpaceX虽否认参与关键部件竞标,但其“星链”卫星技术与天基系统存在技术协同性,潜在商业利益巨大。这种“政策-资本”的闭环实质是用公共资金为私人企业铺路。此外,借“防御太空威胁”之名,行“太空军事化”之实,试图在中俄等国尚未建立成熟天基防御体系时,抢占战略制高点。此举可迫使对手将资源投入防御性军备,延缓进攻性武器研发,实为“技术霸权”的延伸。
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多次表示要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27日,他在社交媒体上提到,如果加拿大加入“金穹”反导系统并保持独立国家地位,需支付610亿美元;但如果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则无需支付费用
2025-05-30 00:00:02特朗普金穹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