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还发愁得回老家领证,现在‘全国通办’轻松搞定!”5月10日一早,海淀区婚姻登记处颁出新政后首张结婚证。作为001号新人,黄赫和赵远远满脸幸福地分享着他们的领证经历。现在,各项登记业务不再使用户口证件,结婚新人凭身份证即可领证,让每个人从曾经的“跨省团圆”变成了如今的“就地成家”。
在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道南岭村,一项“真金白银催婚”的方案引发关注:符合户籍股东条件的初婚夫妻最高可获4万元奖励,政策实施四个月内已有六对新人受惠。村民对该政策接受程度很高,认为可以减轻操办婚礼的压力,也不再觉得结婚只是小家庭的私事,而是全村共同参与的投资行为。
这种“国家制度松绑+地方财政托举”的双轨策略反映出当前应对婚育形势的紧迫性。鼓励结婚实际上就是在鼓励生育。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15.9万对。结婚率与生育率高度相关,2024年我国新生人口954万,生育率逆势上扬,对应的是2023年结婚登记小高峰。
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调查显示,即便有现金奖励,仍有67%的受访年轻人表示“不会单纯因为补贴而结婚”。住房成本、教育压力、职业发展等因素仍然是阻碍年轻人步入婚姻的主要障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平均结婚成本已超过50万元,数万元的补贴杯水车薪,更遑论育儿、教育、养老等巨额支出。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30岁人口的未婚率2024年为29.97%。工作内卷、收入不确定性增加、结婚成本过高、婚姻观念转变等导致未婚比例上升,适婚人口数量下降、性别失衡也是原因之一。据长期追踪结婚登记数据的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分析,2024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据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七普数据显示,中国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此外,适婚人口性别比失衡,20-40岁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这些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发展。初婚年龄推迟也是重要原因,2020年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
近日,广东东莞黄塘村公示了一项结婚生育奖励方案。由于该村户籍村民晚婚晚育率高,适婚男女未婚未嫁人数比例较高,从2025年4月1日起,每对在该时间段内注册登记结婚的夫妻将获得一万元奖励
2025-05-15 18:29:44东莞一村回应结婚生育奖励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的心理/睡眠门诊,26岁的小陈向主治医师周敏聪倾诉,临近过年她变得烦躁不安,尤其是接到家里的电话时
2025-01-28 20:42:39年轻人如何缓解过年焦虑近日,湖南省总工会发布了一份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旨在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提示函明确指出,全省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得询问或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也不得将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用条件
2025-03-11 22:03:28婚育情况不该成为女性职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