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在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内湖边目击到疑似“入侵物种”海狸鼠。这只动物通体呈黑色,身材较胖,正悠闲地坐在湖边进食。根据资料,它与文献记录的海狸鼠特征高度相似:尾圆而长、比体稍短,身披鳞片,体毛长而绒厚,体背呈黑褐色,腹和体侧棕黄色。门齿强大,指(趾)具强爪,趾间有蹼。
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位于普陀区宜昌路66号,靠近宜川路桥,24小时开放,总面积约8.6公顷。园内环境优美,中湖和下湖均为人工湖泊。首次发现海狸鼠是在今年5月1日晚6时左右,一名驻场电工经过公园下湖边时发现了它的身影。据电工描述,这种动物长得有点像水獭,但身手敏捷且不怕人。第二次出现是在5月6日晚5时许,多位市民看到同一只海狸鼠再次出现在湖中游泳,游累后爬到岸上休息。
两次发现海狸鼠后,公园管理方联系了普陀区绿化部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绿化部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前往实地查看,全面排查河边、草地、灌木丛等可能栖息的环境,但未发现活体或相关痕迹。部分市民表示曾看到类似啮齿类动物的身影,但无法确定是否为海狸鼠。目前,有关部门已在可能出没的区域放置诱捕笼,并加强日常巡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海狸鼠并非首次在上海出现。去年6月,金山区亭林镇驳岸村内曾发现海狸鼠,村民家中的农作物被其偷吃。今年1月末,在上海市金山区和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处,志愿者也发现了4只海狸鼠。不过,之前它们主要在郊区出没,市区出现较为罕见。
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从苏州河取水,经过湿地过滤后再返还给苏州河,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因此,园方也不能判断这只海狸鼠是随波逐流而来还是已经顺水而去。
绿化部门与市绿容局就海狸鼠的生物学特性、可能的危害及处置措施进行了深入交流。海狸鼠属于外来物种,容易啮噬农作物,给农户带来困扰。若任其繁衍,种群数量可能会迅速增加,对本地农业构成潜在风险。1950年代末,海狸鼠曾被大规模引入上海。2020年9月,中国国家林草局发布通知,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至于此次发现的海狸鼠是野生还是人为养殖,目前尚无定论。
专家提醒市民,海狸鼠身上可能携带多种病菌,切勿徒手抚摸抓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如在野外遇到海狸鼠,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处理。
《自然-生态与演化》发表的一篇生态学论文指出,全球入侵物种的成本可能被严重低估。研究发现,过去60年间,全球入侵物种的总成本估计每年约为350亿美元,这一数字与引发气候变化的极端天气造成的全球成本相当
2025-05-28 09:11:16研究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负责管理美国的鱼类、野生动植物及自然栖息地。该机构最近发布了一份入侵物种名单,建议民众通过狩猎和烹饪等方式来控制这些物种的数量
2025-03-04 07:43:47美机构发布入侵物种名单国家安全部公众号提醒公众警惕外来物种入侵。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本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2025-01-19 12:57:24国安提醒警惕外来物种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