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释疑为何便宜医学检查变少 经济账背后的真相!最近,不少人去医院看病时会发现一个现象:曾经常见的 X 光检查似乎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 CT、核磁共振甚至 PET-CT 等高端检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转发了一篇湘雅二医院医生的文章,试图解答这个疑惑。文章从技术进步和临床需求等角度解释称,高端检查能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减少误诊,长远来看更划算。但不少人心中仍有疑问:背后真的只是技术发展这么简单吗?
按照医保局转发的文章说法,高端检查增多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技术更先进了:比如 CT 能拍三维照片,MRI 对软组织看得更清楚,PET-CT 还能看到细胞代谢,这些都是 X 光做不到的。其次,病变更复杂了:现在慢性病、肿瘤越来越多,医生需要更精确的图像来判断病情,比如肿瘤是否扩散、血管是否堵塞,这时高端检查就派上用场了。最后,医保报销范围扩大了:很多高端检查已经纳入医保,患者负担减轻了,再加上医院设备更新和技术提高,高端检查自然更普及。
这些解释乍一听挺合理,毕竟医学进步确实应该让患者受益。但细想一下,好像漏了一些东西——比如,医院买一台 CT 可能要几百万,MRI 上千万,PET-CT 甚至上亿,这些设备的成本怎么收回来?难道医院真的只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老百姓心里有本更实在的账:一台高端设备摆在那里,医院每天不做够一定量的检查,连电费和维护费都赚不回来。假设一台 CT 机成本 400 万,每年维护费 20 万,按每天做 30 个检查算(这已经是很多基层医院的饱和量了),每个检查收 150 元(医保报销前),大概需要 4 年才能回本。现实中,很多医院的设备使用率可能更低,回本周期更长。因此,医院有没有动力多开高端检查?答案显而易见。
12月18日,国家医保局通报了多起医疗机构通过伪造影像检查、虚增检查项目、虚构检查报告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案例
2024-12-20 01:23:50国家医保局通报检查造假医疗机构今天,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运行,各领域、各层级的公共数据将加快流动。从日常生活中的煤气水电数据到医疗、教育、气象等数据,公共数据无处不在。今年年初,我国初步形成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体系
2025-03-01 22:08:12超220亿条医保数据入库国家医保局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不断提高参保群众的用药保障水平,已连续多年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进行调整
2025-03-13 20:44:32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报销攻略12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表声明称,近期媒体报道有犯罪团伙以“村推”激活电子医保卡名义,在偏远村庄大肆套取参保群众个人信息,实施转账、洗钱等非法行为
2024-12-25 09:11:14国家医保局严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