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落遗存万余块明清城砖 古砖承载历史记忆!近日,昌平区歇甲庄村一座偏僻场院内发现多座房屋由明清时期北京城砖垒成,个别砖上还刻有铭文。据估算,该场院内的城砖可达上万块。这些情况已反映至昌平区文旅局文物管理科。
砖上的铭文显示“萬歷二十九年窑户胡永成造”。市民陈平在散步时认出了这些特殊的“城砖房”。这座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歇甲庄村的场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南院墙为一排平房,主体由大块青砖垒砌,好似一道饱经沧桑的“城墙”。从屋顶多处坍塌的情况判断,这些房屋已空置多年。陈平认为这些城砖很可能出自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墙,被人拆掉后运到歇甲庄村二次利用。
据观测,城砖房中的大块青砖主要分为厚、薄两款——厚砖长48厘米、厚13厘米,薄砖长50厘米、厚11厘米。但因城砖码砌在建筑内,无法测量宽度。歇甲庄村党支部书记马书记介绍,该场院属国有土地,这些城砖垒的房屋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干校,但具体来源不清楚。
北青报记者近距离观察发现,在歇甲庄村“城砖房”中有少数城砖上刻有铭文。其中一款砖文相对清晰——竖印“萬歷二十九年窑户胡永成造”,距今已有424年。“窑户”是指砖窑的所有者、城砖生产的主要负责人。此前,“窑户胡永成”的名号多次出现在其他地方的城砖上,如蔡青先生所著《北京铭文城砖研究:明清城砖铭文的历史信息与多元文化价值》一书中收录了相似砖文,以及香河县王家摆村东沉船中发现的青砖。
对于散落的明清时期北京城砖,北京市文物局秉持保护态度。早在1996年,北京修建明城墙遗址公园时,市文物局就开展了“爱北京城,捐城墙砖”活动,收到社会各界捐赠城砖40余万块。此后市文物局根据线索,在多个地点找到大量城砖,并适时组织开展保护与研究。例如,2017年在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材料公司发现的城砖,2020年拆迁时收获超过10万块大城砖,未来可在古建工程中加以利用。
张龙教授在歇甲庄村考察城砖时表示,根据建筑规模判断,歇甲庄村场院内的明清时期北京城砖应在上万块,其中包括整砖和残砖。关于城砖的尺寸差异,与制砖过程中的收缩率有关。城砖上的铭文是中国古代“物勒工名”实名职责制度下的产物,包含生产年代、烧砖官窑、窑户、工匠等信息,一旦城砖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责。明中期之后,山东临清成为城砖烧造中心,生产逐渐标准化,一批城砖中仅有几块带铭文。明清时期北京城墙砖主要产自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明朝中后期向山东临清转移,临清砖以质量上乘著称。
近日,天津保税区海关查获明清文物65件,主要包括茶壶、瓷罐等陶瓷器具。此前,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出口一批瓷制品等货物。天津保税区海关关员实施口岸检查时,发现实货疑似文物。
2024-12-27 08:06:5465件明清文物差点被“出口”澳门是一座历史悠久且独特的中国城市,其诗词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特殊魅力。自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以来,澳门从一个渔村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
2024-12-20 13:34:24明清诗人笔下的澳门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