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在春节和五一尝试使用DeepSeek做旅行规划后,最终决定重新用回Excel。今年春节期间她带父母去北京时,按照DeepSeek给出的精确到小时的行程规划行动,但最终只完成了两个景点的游览。原因是不确定的路况、过多的游客以及父母的疲惫让计划难以实现。Wendy认为,旅行途中的不确定性太多,AI难以做到实时动态且精准判断用户的状态。
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一位旅行定制师提到,许多客户会拿着AI制定的计划向她咨询意见,但这些计划往往存在明显错误,如行程规划不符合实际人数或推荐景点信息过时等。她认为所谓的“AI旅游定制师”存在很多炒作成分。
随着AI技术深入旅行场景,各类OTA大厂和AI原生旅行企业兴起,人们利用AI协助制定旅行行程已变得普遍。一些人对AI旅游抱有信仰,认为生成式AI将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匹配。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持观望态度,认为旅游行业虽然看似垂直,但实际上是一个低频、强客资和强供应链的领域。
当前市面上的AI旅行产品种类繁多,包括chatbot类、传统OTA大厂类产品、通用型AI产品及专门针对旅行的产品。用户通常会组合使用多种产品来制定旅行计划。大多数用户不会完全依赖AI,而是对其提供的规划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们更倾向于先使用AI做大致规划,然后寻求专业旅行定制师的意见。尽管AI旅行产品的可用性有所提升,但在可靠性方面仍存在问题,如点位齐全度不足、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早在2023年,AI旅行领域就出现了一批创业潮,不少AI原生旅游创业公司应运而生。创业者们押注这一领域的理由在于旅游是典型的生活场景,容易发现痛点并快速找到市场契合点。然而,不到两年时间里,该市场已出现整合现象,一些初创公司被收购。同时,一些创业者也面临资金压力和技术挑战。旅游行业的本质决定了用户最终看重的是履约和交付能力,而非仅仅是一份完美的旅行计划。因此,即便AI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但如何确保执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仍然是关键问题。
与创业公司的激进愿景不同,传统OTA巨头对AI持保守态度。Airbnb和Booking Holdings的高层均表示,目前AI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对于AI旅行创业者来说,选择成果优先还是社区优先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前者追求高举高打的商业化策略,后者则注重长期积累用户基础。无论哪种方式,留给创业者的窗口期正在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