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小学生养蚕热潮导致桑树资源紧张,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寻找足够的桑叶,纷纷将城市中为数不多的桑树摘得光秃秃,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随着气温升高,武汉许多学校将养蚕纳入科学课程,希望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秘。然而,桑叶供应不足却让这项教育活动变成了“全城寻桑大战”。家住武汉光谷的李女士说,她女儿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养蚕,如今家中已有近500条蚕。全家出动,爷爷奶奶每周前往郊区采摘6斤桑叶,她自己也会在下班后带着女儿在小区和公园寻找。即便如此,学校附近的两棵桑树仍被摘得光秃秃,小区绿化带的桑树苗也未能幸免。
桑叶的稀缺还催生了“天价桑叶”。文具店3元一包的桑叶仅有10片,勉强够蚕宝宝吃一天;外卖平台上的“桑叶套餐”月销千单,家长们为凑单配送费,冰箱被塞成“桑叶库”。更有家长不惜花费15元购买1.5公斤的冷冻桑叶,甚至斥巨资购置桑树盆栽。
家长们自发绘制“桑树地图”,公园角落、老小区、绿化带都被翻了个遍。社交平台上,“武汉哪里有桑树”的求助帖刷屏,但网友推荐的采摘点很快被“辟谣”:“早被薅光了!”还有家长冒险前往郊区桑园,却因桑叶打了农药,导致蚕宝宝集体“阵亡”,孩子崩溃大哭。
这一事件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有网友呼吁取消此类作业:“手抄报要熬夜排版,养蚕要满世界找桑叶,家长又不是超人!”也有网友对比农村教育,吐槽道:“农村桑树漫山遍野,也没见老师布置养蚕作业。”还有家长无奈感慨:“孩子养蚕,最后变成我每天早起喂桑叶、清理蚕沙,这作业到底是给谁布置的?”
园林专家表示,城市园林绿化中几乎不会选用桑树,城区内多为零星分布的杂生小树苗,难以满足大规模采摘需求,建议家长前往周边桑园采摘。同时,专家也提醒,采摘时应注意保护树木,避免过度采摘影响树木生长。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城市生态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的反思。如何在激发孩子探索自然兴趣的同时,确保教育活动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全国多地进入小学生自然观察课实践高峰期。武汉等地家长因寻找桑叶引发社会关注。李女士的女儿所在小学一年级班级开展养蚕活动,家中饲养了近500条蚕宝宝,每天需要大量新鲜桑叶
2025-04-25 21:14:11家长养500只蚕薅秃周边桑树北灵山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与河北涿鹿县、怀来县交界处,海拔1900多米。因山峰上有一片长满野韭菜的“韭菜坡”,又被叫作“韭山”或“九山”。每年五六月是野韭菜的生长期,也是其“历劫期”
2025-05-26 22:36:24北京北灵山的野韭菜快被薅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