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连发“三箭”让日本感到疼 资源主权觉醒!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电池及关键矿产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稀土概念股应声暴跌,日立金属、信越化学等企业市值单日蒸发超200亿美元。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2023年以来第四波系统性反制措施的一部分。此前针对镓、锗、钨、碲等战略资源的出口管控已让日本感受到压力:日本进口中国的镓量骤降85%,国际价格飙升至每公斤640美元,导致半导体衬底材料成本激增;全球98%的高纯镓产能在中国,日本引以为傲的5G基站、雷达系统生产陷入停滞;三菱重工尝试从澳大利亚进口镓,但提纯技术落后中国两代,杂质率高达0.3%。
日本经济产业省内部报告承认,中国手握资源“王炸”,日本几乎没有谈判筹码。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23年日本追随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中国随即启动“非对称反制”,将镓、锗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两种“工业维生素”是日本半导体、光通信、军工产业的关键。东京电子CEO河合利树在财报会上表示,公司的对华设备销售额从35%降至18%,而中国中微公司的蚀刻机份额却从12%跃升至27%。此外,中国企业若想获得出口许可,需提交“最终用途证明”,而镓在芯片制造中的用途涉及数百道工序,根本无从追溯。这种策略让日本陷入两难境地:配合中方审查可能泄露客户机密,拒绝则面临供应链断裂。
制裁的影响正穿透日本经济肌理。索尼CMOS传感器因铟短缺减产30%,直接冲击iPhone 16供应链;丰田固态电池研发因钨管制延期两年,松下为特斯拉供应的2170电池成本激增19%;三菱电机F-35战机零部件因石墨断供被迫改用韩国材料,良品率从99%降至82%。神户制钢所社长山口育男坦言,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就像鱼离不开水。
朋友提到,现在任何政策利好都比不上让股市上涨来得有效。确实,当前国内最严重的问题是信心缺失。即使政策再密集、口号再多,如果不能直接提振市场和民众的信心,就难以迅速见效。而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2024-10-18 15:05:41大V:能立竿见影提振信心的唯有股市今天,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情况。前期,税务稽查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大V”司马南涉嫌偷税,依法对其开展立案检查。
2025-03-21 10:21:39网络“大V”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伊朗近期公布的一段导弹袭击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的导弹发射场景震撼,不仅展示了其军事实力,也激发了国际社会对其战略意图的深度探讨
2024-10-09 19:36:19大V:伊朗的导弹攻击暗藏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