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这一举措旨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人脸识别技术在消费、金融、出行等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但也引发了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为解决这些问题,《办法》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安全规范以及监督管理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办法》强调,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时应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循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处理人脸信息需具备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并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同时,处理者应履行告知义务,并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时,必须确保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单独同意。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人脸信息处理,则需取得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此外,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否则人脸信息不得通过互联网对外传输,且保存期限不得超过实现处理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
在安全规范方面,《办法》指出,在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情况下,不应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手段。鼓励优先使用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等渠道实施身份验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办理业务或提升服务质量为由,误导、欺诈或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需依法合理确定采集区域,并设置显著提示标识。禁止在宾馆客房、公共浴室、公共更衣室及卫生间等私密空间内安装此类设备。此外,人脸识别系统还需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安全审计、访问控制、授权管理、入侵检测与防御等。
针对强制刷脸问题,《办法》明确规定了非强制原则,即当有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可实现相同目的时,不得将人脸识别作为唯一验证方式。若个人不同意使用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应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替代方案。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2025年6月1日正式实施
2025-03-22 12:35:18两部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9号《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24年9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4年第23次室务会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公安部同意
2025-03-31 11:37:30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