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全国各地学校迎来开学季。此时人群密集、交流频繁,鼻病毒作为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之一,容易导致普通感冒,其传播风险不容忽视。了解鼻病毒并掌握预防措施对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鼻病毒是一种小RNA病毒,没有囊膜,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1956年,科学家首次从感冒患者的鼻腔标本中分离出该病毒,因此被命名为“鼻病毒”。它在33℃~35℃的环境中生长最佳,这恰好与我们鼻腔的温度相匹配。鼻病毒体型很小,直径约30纳米,外壳由VP1、VP2、VP3和VP4四种衣壳蛋白组成二十面体结构。这些蛋白质构成病毒的外部“堡垒”,使其具有多样性。目前已发现多达169个鼻病毒型别,这种多样性使得人们很难对其产生持久免疫力。
鼻病毒感染后常表现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喉咙痛等症状,还可能伴随头痛和疲劳。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较轻,体温通常正常或略微升高,一周左右即可自愈。但对于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哮喘加重或下呼吸道感染。由于鼻病毒型众多,感染某一种型别后产生的免疫力不会对其他型别提供保护,且免疫力维持时间短,反复感染鼻病毒是很常见的现象。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哮喘病史的人,以及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尤其是幼儿),更容易被鼻病毒感染。鼻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触摸了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用手接触鼻子或眼睛,或者吸入感冒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或气溶胶,都可能导致感染。鼻病毒在皮肤上可存活几小时,在物体表面则能存活数小时甚至数天。它对酒精有一定抵抗力,但在酸性环境和高温下会失去活性。
为了预防鼻病毒感染,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外出后或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鼻子、嘴巴和眼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坚持适量运动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室内要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乘坐公共交通及人员密集场所时应科学佩戴口罩,既能阻挡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还能起到鼻腔保暖和增湿的作用。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如手机、门把手等,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养老院等)应格外注意防护。如出现感冒症状,尤其是儿童、老人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休息,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科学防护,健康上学。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顾天成)新学期伊始,校园人群聚集、密切接触增多,鼻病毒传播风险不容忽视。
2025-02-19 14:28:18疾控机构:开学季防范鼻病毒校园传播台风作为全球最严峻的自然灾害之一,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破坏力著称。中国频遭台风侵袭,几乎年年都有应对之需。面对台风来袭,我们应当如何妥善防范?台风预警在中国划分为四级,红色预警标志着最高等级的危险
2024-09-05 10:01:04收到台风预警应该如何防范应对新学期伊始,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日。相比于“腿儿”着去上学,越来越多的“追风少年”倾向于“轮儿”着去上学。
2025-02-20 09:35:36开学季新学期的启幕带动了体育用品的消费热潮。深圳的市场上,从运动服饰到山地自行车,各类运动装备的需求显著上升。家庭纷纷走进综合体育用品店,为孩子们准备新学期的运动装备,挑选合适的运动衣物和鞋子
2024-09-02 09:55:02开学季运动鞋山地自行车销量大增入秋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传染病高发,该如何预防呢?
2024-08-30 14:40:03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