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陷阱的形成,是放弃文化自觉、背离过程性保护理念的结果。陷入此类陷阱,会使包括春节在内的众多非遗项目面临去语境化、过度商业化和静态化的风险。比如,一旦为追求社会认可与经济效益而使不同群体的春节实践陷入名义被泛用、误用、滥用的困境,那么负载了非遗标签的春节产品,会因其所暗喻的等级固化使春节的传承呈现出认知浅薄化的倾向,不仅会削弱春节的地域或民族特色与相关实践的多样性,令春节的实践方式呈现出物化的倾向,也会使这一承载着丰富文化价值的节日传统面临被简化和同质化的危机,导致其文化意义的消解和传承活力的削弱。一定意义上,所谓“年味渐淡”的忧虑,即是这种陷阱风险的外化展现。
为有效应对“泛非遗化陷阱”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我们要建立的是能够兼容过程性保护与包容性再生产的框架。这一框架下,我们需要在尊重春节生活传承本质的同时,重视并维护其地域、民族特色和多样性;在平衡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时,确保春节意义与功能表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尊重并吸纳不同群体对春节的多样性解读和诉求,以包容的态度丰富其文化内涵,促进其当代再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把握春节申遗成功带来的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新契机,在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欣赏与理解,在文化间对话的实践中,达成实施非遗保护以文化促和平的使命。
《中庸》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让我们携手并进,为保护和传承包括春节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书写非遗保护的新篇章。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之所以能够申遗成功,是因为它凝聚了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深厚情感
2024-12-05 11:13:00春节申遗成功有哪些意义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了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评审
2024-12-04 22:20:30春节申遗成功北京时间12月4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会议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12-08 09:26:00春节申遗副标题有哪些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