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地湾地铁站出入口在改造过程中,因设计造型和颜色酷似“棺材”,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涉事公司对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迅速作出处理意见,4名相关人员被处理,与项目设计单位立即停止合作,并永不再予以合作。
此次事件暴露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与文化背景、民众审美之间的碰撞问题。该地铁口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木棉花花瓣,旨在使地铁站更加契合广州的城市地域特色。然而,由于颜色呈现为深红色而非设计中的橙红色,加之形状类似“上圆下方”的斜圆柱体,外观上确实与“棺材”相似,引发了市民的吐槽和不适感。
如果在设计环节,建筑方能及时听到民众的声音并予以修改和完善,或许就不会出现连夜拆除的情况。一座地铁站的新外装修拆起来相对容易,但多年来,国内建筑设计领域一直存在追求高大、奢华、奇特的设计之风,奇怪的建筑不断涌现。
设计方找不准建筑定位是原因之一。建筑的设计不仅要与其基本功能匹配,还要符合城市气质。如果一座城市充斥着大量奇奇怪怪的建筑,市民很难找到家的舒适感和归属感。中国人讲究“好意头”的文化传统,地铁站设计应当符合大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而该地铁口带给市民的只有不适、膈应和晦气。
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公众参与。城市建筑应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之外适当展现特色。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独特性和标志性,可能会采用不符合常规的设计方案,设计师不应将公共工程变成违背大众审美的试验台。设计是一座城市与居民心灵的对话,最需要的是倾听。
城市规划应当是设计者与民众心声的深度契约。在公共建筑建设、改造过程中,若能与民众形成常态化的互动,不仅有利于打造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也能让城市发展更符合民心,让群众看到建筑真正的“灵魂”。这样可以降低很多半途而废甚至建好又拆的工程带来的资源浪费。
2024年12月30日,广州地铁花地湾站一个新装修的出入口因外形被市民吐槽像“棺材”而引发关注。随后,该出入口的争议部分建筑连夜被拆除
2025-01-11 01:50:51广州棺材地铁口拆除4人被罚近日,广州花地湾地铁站出入口在改造过程中,因设计造型和颜色酷似“棺材”,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涉事公司对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迅速作出处理意见
2025-01-11 00:33:12公司回应地铁口设计像棺材近日,广州花地湾地铁站出入口在改造过程中,因设计造型和颜色酷似“棺材”,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涉事公司对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迅速作出处理
2025-01-10 11:52:42地铁口被指像棺材4人被处理2024年12月30日,广州地铁花地湾站一新装修的出入口外形被市民吐槽像“棺材”,引发关注。随后,该出入口的争议部分建筑连夜被拆除
2025-01-09 23:20:28广州棺材状地铁口拆除4人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