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当选以来,中美之间的博弈似乎带来了不少好消息,这些消息的共同点是中国进行了反击。特别是在中方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后,华为董事长徐直军的两段话引起了关注:
随着AI模型参数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单卡算力的优势正被逐步弱化,AI计算走向集群化是大势所趋,这为国产算力中心的系统化方案带来契机。人工智能正成为主导性算力需求,促使运算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需要的是系统算力,而不仅仅是单处理器的算力。这些结构性变化,为通过架构性创新开创一条自主且永续的运算产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机会。
对此的理解是:如果某个方面存在不足,可以通过强化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例如,在半导体制造行业,当无法获取最先进制程芯片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成熟芯片的效益发挥到极致,在现行技术基础上追求“系统性创新”。这种换道超车或许能创造性价比更高的应用、供应链,甚至生态系统。
中国开始对美国进行全方位反击,间接表明“换道超车”的实现率已达到相对安全的水平,至少可以大胆行动而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同时,这也可能促使本土厂商加速“无美化”。
“换道超车”促发了一个自主的新生态系统,旨在让美国成为世界孤岛,或确保中国生态系统的全球覆盖率稳定超过美国,以彻底摆脱美国的制约。孤立美国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手段,通过孤立美国,让其逐渐否定错误的逆全球化思维。感受到被世界孤立的美企迟早会成为否定美国的主要动力。
新的生态系统需要更多队友以扩增全球覆盖率。处理台积电南京厂以及荷兰企业恩智浦和德国企业英飞凌在华建立生产基地的问题时,需考虑如何处理与外商的关系。有观点认为,许多本土厂商仍然过于依赖外商供应产品,觉得外商的产品总是更好,并在此思维下形成了路径依赖。
问题的核心在于,本土厂商依赖外商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外商产品更优,还是因为外商服务到位,或者只是商务往来的惯性?赶走台积电是否是个好主意?
大陆有一种声音认为,台积电南京厂现在可以提供的芯片,本土厂商也能提供,因此南京厂的存在对大陆而言只是多一个“分饼人”,甚至有可能倾销,遏制本土厂商的发展。然而,既然已有本土替代,为何客户还继续购买台积电南京厂的芯片?原因可能在于台积电的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
台积电最自豪的服务是能够与客户或供应商在技术面与应用面互相启发,实现共赢。这意味着台积电在大陆市场上的存在价值可能是在服务层面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本土竞争对手不仅需要卖产品,还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用市场与自身的力量与台积电竞争才是正道。
当然,也有本土供应商认为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不输台积电,但客户只是习惯与台积电交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出手干预,强制要求外商使用本土零件(包含设备、材料等软硬件),以促进本土产业的发展。
台积电是否与英伟达一样,歧视性供应商品给大陆市场?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中国大陆不会因为英伟达涉嫌垄断而驱逐其在大陆的投资。法律制裁垄断行为的目的是矫正,而不是驱逐。因此,处理台积电的最佳方式是让台资扶植大陆本土厂商,所有台积电供应商与下游厂商只要能被本土厂商取代,就要酌情予以规范。
台湾麦当劳汉堡使用的牛肉不是来自台湾,因为台湾牛肉没有质量优势,产量又少。澳大利亚麦当劳的牛肉则来自本地,虽然不见得比美国牛肉好,但性价比更高。规范支持本地牛肉商是合理的。政策也可以有弹性,不需要一刀切,但规范必须要有,以有助于实现自主生态系统,也有助于中国的技术方案扩及海外。
从外资对本土产业的意义上看,半导体制造厂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重量级投资,具有促进就业、诱发产业进步、培植本地人才等正面意义。但也存在吃电吃水、推升房价等缺点。评估半导体厂外资的存在必要,就是正负分数相减。只要总分为正,政府都不会轻易赶走外资,最多是以公权力或政策规范工厂,减少负面因素。
从行业的角度看,赶走台积电不如利用台积电。对于荷兰企业恩智浦与德国企业英飞凌,也应采取类似策略。欢迎恩智浦与英飞凌融入中国生态圈,前提是它们要使用本地技术。这样既能促进本土技术发展,又能避免自我孤立。
媒体:油价下跌重新开始今早油价实现了2024年的第9次油价上调,部分地区95号汽油涨回8元时代。
2024-10-25 16:33:43媒体:油价下跌重新开始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议院28日通过《2024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最低年龄)修正案》,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多数社交媒体平台。此前一天,众议院通过了该法案。
2024-11-29 11:00:12澳社交媒体未阻未成年或被罚5000万近期,汽车制造商二季度财务报告纷纷发布,引发了公众对销量及盈亏状况的广泛关注。其中,初次公布财报的小米汽车尤其引人注目,其“每售出一辆车亏损超6万”的情况及雷军的回应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
2024-08-23 09:38:53媒体:造车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