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台上关于出行的讨论帖中经常出现一种现象:用户抱怨机票价格上涨,并直接点名各大航空公司和在线旅行平台。这种现象不仅限于机票,外卖和电商平台也成了用户许愿的对象,常见的评论包括希望以极低价格购买商品或要求APP发放红包。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反杀熟攻略”应运而生,被网友广泛传播。这些攻略包括在评论区刷屏、复制粘贴“哭穷”话术、使用更便宜的安卓手机下单,以及反复卸载重装APP。这些做法背后的逻辑是希望通过“污染”大数据池,让算法给自己贴上“价格敏感”或“新顾客”的标签,从而获得更多的优惠。
根据北京、天津、河北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超过65%的受访者担忧个人信息泄露和杀熟问题,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自己没有遭遇过杀熟。然而,大数据杀熟这一争议至今仍无定论。每当有质疑出现时,平台通常会用“优惠机制不同”或“正常价格波动”等理由来否认,但具体的运作机制往往语焉不详,难以说服用户。
普通用户对算法一知半解,揭开黑箱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所谓“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平台利用用户数据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对熟客收取更高价。尽管反杀熟攻略层出不穷,但其有效性存疑。例如,在评论区留言“哭穷”大概率是无效的,因为平台很少将评论纳入算法。相比之下,换手机可能更有用,因为手机型号信息是用户画像的一部分,对算法决策有重要影响。
即便如此,这些方法最多只能“驯化”算法推荐更多低价商品,而非调整商品定价。定价算法比推荐算法更为复杂,涉及生成具体价格,这也是行业内的商业秘密。最近有成功改价的案例声称通过反复评论降价,但很快遭到平台否认,解释称价格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直接证明是评论引起的。
关于机票价格波动,一家头部出行平台负责人表示,机票价格由航司的收益管理算法决定,与用户画像无关。航司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营成本动态调整价格,而平台没有定价权。此外,实施千人千面的价格策略技术门槛高且成本大,大多数公司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机票价格的快速变化主要与航司的舱位管理和动态定价机制有关。
多位专家指出,真正的杀熟行为需要结合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定价。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已习惯多平台比价,外部监督系统也进一步压缩了公开杀熟的可能性。然而,用户对杀熟的心理阴影依然存在。近年来的行业规范逐渐转向算法透明度和消费者知情权,要求平台明确告知用户数据使用规则,细化算法解释权和交易公平权。面对复杂的杀熟黑箱,透明度既是难点,也是未来的重点。
近日,话题“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讨论。据报道,一些年轻人分享了对抗算法导致的“越用越贵”和“越看越烦”的策略
2024-12-17 15:23:23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近日,“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引发广泛讨论。据报道,一些年轻人分享了对抗“越用越贵”“越看越烦”的算法的策略
2024-12-15 10:25:49年轻人开始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