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这批案例涉及外卖骑手、网络主播、代驾司机等职业群体,聚焦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作出回应。
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领域的劳动用工模式在管理方式、工作时间、报酬支付等方面呈现灵活性、多元性和技术性等特点,导致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所涉情形复杂多样,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变得困难。近五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数量达到了约42万件。
最高法发布这批专题指导性案例,旨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妥善化解,保障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人社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对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情况,应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或从事自由职业的,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权利义务。
实践中,一些平台企业通过业务、劳务“连环外包”或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并订立合作、承揽协议等方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责任,进一步加剧了准确判断的难度,影响了裁判标准的统一。
最高法经研究认为,判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必须抓住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即是否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只注重形式和外观。例如,指导性案例237号明确,存在用工事实且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指导性案例238号进一步明确,对于主营业务存在转包情形的,人民法院应根据用工事实和劳动管理程度,结合实际用工管理主体、劳动报酬来源等因素,依法认定劳动者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企业建立劳动关系。
此外,即使网络主播、代驾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不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只要企业进行一定劳动管理,也应依法依规保障劳动者的相应权益。
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无论是外卖员、快递员还是网络主播、代驾司机,每一位新业态劳动者都是服务者、建设者,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能否通过法律保障好灵活就业者的正当权益,不仅关系到稳就业、保民生,还关系到产业迭代、经济转型等重大时代命题。聆听新业态劳动者的困惑和烦恼,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问题解决。
7月23日,人社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及了与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家政服务领域的就业与创业,由人社部农民工工作司二级巡视员吴厚德阐述
2024-07-23 13:23:54鼓励引导劳动者到家政服务领域就业创业近日,一只“机器狗”在泰山上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它身驮重物,在陡峭的山路上快速行走,从山脚到山顶仅用了两小时。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社交平台上点赞:“机器狗在雄伟的泰山上充当搬运工,科技造福人类
2024-10-30 14:44:37从泰山“机器狗”看就业新方向北京时间8月9日,巴黎奥运会男篮半决赛,塞尔维亚男篮91-95遭美国队末节逆转,塞尔维亚后卫博格丹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比赛中与裁判之间的争执。
2024-08-09 17:34:30博格丹谈裁判:美国队不需要这样的帮助来对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