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西安,一名4岁的孩子欢欢因淘气被妈妈在屁股上打了一下。大约1小时后,欢欢开始表现出不愿站立的行为;4小时后,她基本不能独自站立,并且出现了下肢感觉缺失的症状。家长立即将孩子送往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欢欢患有隐匿性脊髓拴系。
家长对此产生疑问,认为打一下屁股怎么可能直接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医生解释说,隐匿性脊髓拴系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而此次的脊髓损伤与该病有关。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孩子本身就有潜在健康问题,只是因为这次事件才暴露出来。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朱海峤表示,这类孩子的脊髓下端位置较低,打屁股会损伤马尾神经,引起下肢感觉和运动神经障碍,大小便失控。约一半的此类疾病患儿有先天性脊髓问题——脊髓栓系。脊髓栓系是指由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发现于新生儿和儿童。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如果各种因素导致脊髓下端栓系,就会引起脊髓被牵拉,从而引起大小便功能异常、下肢疼痛、感觉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一系列表现。
不少孩子在发病前病症不明显,从外观来看也没有什么异样,所以平常无法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疾病。浙大儿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沈志鹏主任医师表示,只要一开始能够将受伤的神经功能尽可能保留和挽救,比如孩子送医及时,到医院时还有肌力或者肢体还有反应,这种情况下,孩子后期基本上就能够恢复得较好,反之则预后不理想。少数孩子即使肌力为0,但肢体还有感觉,也可能取得不错的预后,这是儿童相比成人非常特殊的地方。
沈志鹏提到,之前有一个因为下腰导致无法动弹的孩子,送来的时候肌力为0,但好在下身还有感觉,经过3周的治疗后,肌力已恢复到了1级,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意外发生后,如何让受伤的神经不再受二次创伤?沈志鹏建议,首先应对得当,不可“帮倒忙”。当孩子在做下腰等类似动作或者跌倒后,导致脊髓损伤无法动弹时,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贸然移动孩子。由于脊髓的特殊性,非专业人员可能会在无意的情况下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第一时间拨打120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很关键。能否及时送医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受伤后的命运。尽快通过激素药物抗炎或是脊髓减压等治疗手段,最大可能挽救神经,保留脊髓功能。相反,如果脊髓损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间拖得越久,脊髓可能会肿胀得更厉害,对脊髓的损伤也会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