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气候变化和健康影响相关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阚海东也有类似研究。在现场,阚海东展示了一张自己绘制的图表。根据研究数据发现,当高温、寒潮、洪涝灾害等现象出现时,人们的急性心梗、感染性肺炎、妊娠性流产、房颤等疾病会有明显的增加。
此外,阚海东还带领团队,在非洲展开了高温与贫血患病率关系的卫生调查。结果显示,高温与非洲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升高存在显著相关,即温度每升高1℃,非洲儿童患贫血的风险升高1.138倍。研究数据表明,部分疾病和气候变暖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
一个有“正效应”的气候现象是:阚海东提到“神奇的22℃-23℃”,不仅能够提升室内工作效率,还对社会化和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甚至对抗癌都起到积极作用。
多位专家发现气候与环境、健康的相关性显著。“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过程中,挑战是与机遇并存的。”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认为,一方面,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大气污染减排呈现总体放缓趋势,但部分地区的污染问题有所反弹;另一方面,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加剧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未来,如何全面系统认识这些挑战,需要各方设计出下一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路径。
地球频频“变脸”,人类要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变化?
王会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要加强控制碳排放,以更强的力度来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也要对气候极端化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减灾、防灾等工作,以及保证人群健康。
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践来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雷宇发现,目前循环产业链构建、绿色交通转型和大数据应用进展较快,而固定源碳污协同治理及新能源适应技术案例较少,需要进一步拓展。此外,新建项目环保的引导工作以及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强化。
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风雨变幻充满好奇,不明白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便创造了“龙王”神话,认为它是降雨之神,灾害如洪水和干旱则是神祇的情绪所致。面对天灾,古人便会举行祭祀,祈求减轻灾难的冲击
2024-09-15 16:35:00最新研究:人类活动导致过去百年来全球降水率增强近期,全球多个地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现象,其中暴雨引发的洪灾尤为显著。中国华南地区、巴西、智利、厄瓜多尔、萨尔瓦多等地均遭受重创,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频发,导致人员伤亡、家园被毁
2024-06-22 16:38:19全球气候在“发脾气”一项来自挪威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的研究警告,未来20年内,全球约70%的人口可能会遭遇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这些极端气候现象预计涵盖更频发的热浪、洪水及干旱,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将最早感受到冲击
2024-09-19 15:44:0920年内7成人类或遭极端天气袭击极端天气的警示与应对2024年7月,湖南华容县团洲垸的洞庭湖一线堤防遭受洪水侵袭,随后快速转变为抗旱焦点,显示出极端天气频发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强度、范围及并发性均在增加
2024-08-09 21:10:39极端天气警示录近期,我国多地遭遇强降雨侵袭,同时伴随高温、台风等天气现象,对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了诸多影响。7月25日,台湾、浙江、福建等地迎来强降雨,而江南西部、华南等地则饱受高温之苦
2024-07-28 08:33:08未来极端天气会增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