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再三斟酌,最终认为出国读“水本”“水高”没有必要。父母也没有时间陪读,投入产出比也未必划算,最终还是找了折中方案——先让我就读国内
AP课程,本科再出国。
对于未知的人生轨迹,父母是担心的,他们也总以对抗的方式去理解我。
比如常在家族群里转发这样的文章:“千万不要把孩子送出国,相当于花钱把孩子送给美国了。”喜欢看电视新闻的外公也总担心我在国外会遭遇极端事件。
这种矛盾感在我留学后延续至今。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我要暑假要找实习和research,也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在校内打工,换取根本不够花但是可以自己支配的钱。
记得有次父亲对我说:“我养你一辈子,你不需要担心什么。”这反倒让我害怕。即便他们真能养一辈子,我也不可能依赖他们一辈子。
一旦丢失了去看缤纷世界的自由,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
女孩要自立自强,这在我们这一代愈发重要。
曾有位喜爱哲学的朋友给我分享了许多女性主义的好书,最令我开悟的是这样一句话:“女性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每一种事物都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道路;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这也是让我害怕的:被父母的金钱和甜言蜜语养废了,最终成为短视的、无用的温室羔羊。
图源pixabay
乖乖女的反抗
如果不是因为我一路“反抗”,争取更多的自由和隐私,也没有今天如此能独立应对生活挑战的我。
说起反抗,也是格外惨痛的经历。
隐私的伤痛
高一时,我父母经常翻看我的手机。因为当时我有一个小的创业项目,他们
美其名曰帮我看看客户进账,帮忙收转账红包,实际上是查看群聊天记录、与同学的聊天话题,并怀疑我是不是早恋了。
事实上,05年出生的我,在19岁前没有任何恋爱经历。但这种行为却让我对隐私侵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前几天,我和一位同学出去玩时,请他帮我拍照,当他拿起我的手机时,我竟然感到一阵紧张,担心他翻看。这样的
应激反应
算是父母给我留下的烙印。
自主筹备留学
当时父母对我选择去美国留学持保留态度——
“女孩子适合去英国,不适合去美国”。
于是我决定主动出击。不论是选国际高中,还是本科申请,还是到美国后准备本科转学,都是我自己寻找资源、中介,面谈顾问老师,研究学校信息,做好准备工作。当父母看到准备工作如此充分,只差他们做选择,用银行卡交钱了,他们也就无法再反对。
这个过程里,我也学会
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以理服人”。
早期跟父母发生争吵时,我还会自己生闷气,但到后来,就不再泛起情绪的波澜。我给他们科普美国的教育体系,解释它与国内的不同,讲述每个学校的录取率和排名。这些信息让他们逐渐理解我的选择,虽然他们未必完全赞同,但至少减少了对我反对的声音。
和朋友暑假一起在nyc逛逛吃吃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视频中,两位老人因为坚持“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的节俭原则而过度劳累,最终病倒住院。
2024-07-30 13:38:30为什么有些老人没苦硬吃为何旅行总能在疲惫之余,赋予我们深深的满足?是何种神秘力量,让“甘之如饴”成为旅途的独特印记?
2024-07-16 09:59:16旅行有一种没苦硬吃的感觉暑假期间,许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出游,以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李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与家人前往河南度假,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旅行增长见识,享受快乐
2024-07-30 09:43:07暑假带娃旅游是“没苦硬吃”吗相比起我老公,我带娃的确少了一份松弛感,我已经尽量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但是仍然比不上他那样游刃有余。
2024-09-24 11:04:56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