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重庆渝中区——没错,就是游客们常来参观的十八梯附近,我在那里上到了幼儿园。
虽然重庆是二线城市,比不上北上广深教育资源丰富,但渝中区也算是当地教育资源集中的区域。临近有着重庆最好的小学,比如人和街小学,巴蜀小学等。
然而,父母却放弃了幼升小的便利,举家搬迁到郊区,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我也因此上了郊区城区辖区的小学。一来是老房子在景区河边边,周围非常吵闹,他们说,希望我能有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二来,他们可以将我和哥哥甩手给外公外婆,自己继续忙于工作。
小升初时,我又遭遇了同样的事。
通过提前招生的奥数考试,我拿到了市里非常有名的初中——巴蜀中学的入学资格。虽然当时年龄小,但从通过班主任眼里能看出对我挺有期待的。
然而,父母最终选择让我去了一所离家更近、并且辖区内可以给成绩优秀者免学费的普通初中。
父母总是强调“我们家可不看重学历,只看重做人的本事”,但我隐隐感觉到他们更在意生活的便利、以及缩减育儿时间跟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
邀请同学一起看我参加的艺术展览
出国,我想逃离温室
计划出国,也完全在父母意料之外。
疫情那两年,我萌生了出国的想法。因为上网课,我突然多了很多“自由”时间。
那一年,15岁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除了高考,还有出国申请名校这样的方式。
看到同龄人可以举办自己喜欢的活动、大把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简直太酷啦。
我当时如饥似渴地在网上刷这些信息。思来想去后,决定跟父母聊聊。
听到我想去英国读高中,父母直接吓崩了——“女儿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
请想象一个文文静静、在家里不爱说话的孩子,看起来既没有自我照顾的能力、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没出过亚洲,突然说要去十万八千里的地方读书。
还好当时想去的是英国,再换个小众国家,父母可能会怀疑我是不是遇上海外诈骗了。
图源pexels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共鸣。视频中,两位老人因为坚持“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的节俭原则而过度劳累,最终病倒住院。
2024-07-30 13:38:30为什么有些老人没苦硬吃为何旅行总能在疲惫之余,赋予我们深深的满足?是何种神秘力量,让“甘之如饴”成为旅途的独特印记?
2024-07-16 09:59:16旅行有一种没苦硬吃的感觉暑假期间,许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出游,以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李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与家人前往河南度假,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旅行增长见识,享受快乐
2024-07-30 09:43:07暑假带娃旅游是“没苦硬吃”吗相比起我老公,我带娃的确少了一份松弛感,我已经尽量让自己不要那么焦虑,但是仍然比不上他那样游刃有余。
2024-09-24 11:04:56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