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手表粘在高铁车窗上,这成了新一代的别吞灯泡事件。新的灯泡已经出现,这次是智能手表可以贴在高铁玻璃上。这股风潮再次证明了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尝试门槛低、后果严重但又没有那么严重、明确警告不要尝试,这些因素让这类行为迅速流行起来。事情起因是有人发现智能手表可以粘在高铁的玻璃上。虽然难以判断最初发现者的精神状态和具体契机,但这一现象很快吸引了许多后来者的验证。
不久后,高铁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不少人戴着智能手表,不看时间,只将其贴在玻璃上,仿佛想让电子设备看看风景。尽管这个小技巧并没有实际用途,但人们的好奇心驱使更多人开始尝试。乘务员看到这种行为也不知道该不该警惕,不知情的路人甚至怀疑手表是否能通过太阳能充电。
起初,这种行为还比较小众,但随着一些惨烈案例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人发现手表粘在玻璃上拿不下来,紧急在网上发避雷贴提醒大家不要尝试。然而,这种警告反而激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大批人加入了高铁手表贴玻璃的队伍。越来越多的人发布“真拿不下来了,别试”的警告,但这反而吸引更多人加入。
好在这种情况并未造成大规模影响,毕竟近期坐高铁且看到这个消息的人还是少数。尝试门槛相对较高,直到有人发现家里的玻璃镜子也能粘住手表,于是更多人开始尝试。最近如果看到有人拿智能表随时随地猛杵玻璃镜子,不用特别疑惑,主要是出于好奇心。
其实,智能表粘玻璃的牢固程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主要问题出在手表贴的膜上。水凝膜会牢牢吸在玻璃上,而裸表和其他膜则没有这个效果。拿不下来的原因主要是水凝膜的粘性和真空吸附力的作用。网上很多照片都是夸大其词,实际上只要稍微旋转一下或用身份证翘一下边,就能轻松拿下来。
虽然这次的新灯泡满足了不少人的逆反心理,但由于后果严重性和尝试门槛都低于其他类似事件,且有许多夸大成分,所以作为新灯泡来说,潜力不大。灯泡的魅力在于探索看似不可能的边界,因此非常不推荐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