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杭州工作的李先生今年10月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智能化系统是其选择该车的主要原因。然而实际体验下来却让他感到不满。几天前,李先生正在外地出差时,手机里弹出车辆出现被盗风险的警报,显示后备箱未关。他赶紧联系朋友帮忙去停车场查看,发现后备箱实际上是关闭状态。拨打车企客服询问此事,但客服一直未给予明确回复。后来开车检查才发现,是后备箱电控出现了问题,触发了系统的错误警报。
李先生还提到,有一次他开车途中临时停车,启动时因为智能系统错误报警导致无法换挡,进退不得,处理了几十分钟才解除警报,上班都迟到了。类似的故障在他车上发生了多起,不仅耽误事,还让他感觉很不安全。他多次联系车企要求退换货,但对方拒绝承认是车辆本身或系统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几乎成为标配,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已成为一些新车型的亮点。这些技术旨在提高驾驶安全性、提升效率并增强用户体验。然而,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在应用智能系统的过程中,出现过技术故障和安全问题,不仅体验感差,还带来了行车安全风险。
上海市民杨先生在今年国庆节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春节期间,他带着家人自驾游,返程时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电力系统故障,仪表盘显示警告,动力输出受限,速度骤降至20码,最终完全失去动力。杨先生和家人只能先将车停至高速出口附近,并联系拖车。到了安全的地方,杨先生开始联系4S店对车辆进行检测维修,但一连换了多家店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杨先生在当地多住了一晚,承担了额外的住宿和交通费用。第二天,车辆警报自行消失,4S店也未能诊断出具体问题。杨先生在随后的3个月里小心翼翼地使用车辆。首次保养时,杨先生特别提醒4S店检查先前的问题,但被告知车辆没有问题。不久后,电力系统故障再次发生,杨先生不得不再次联系拖车。
江苏苏州的张先生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汽车在前方和两侧都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急刹车,导致后方电动自行车避让不及追尾。张先生找车企沟通,车企让他去门店检测,反馈结果是后台分析车辆数据一切正常,是车主操作不当所致。张先生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车企没有正面回应智能驾驶的问题。
北京的李先生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他在使用智能驾驶过程中,系统触发错误紧急制动,造成后车追尾。之后车辆交给4S店维修,4S店表示不对事故负责,需由用户自行走保险处理。李先生质疑该车企所标榜的智能驾驶的安全性。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王叶刚认为,现阶段智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高度智能化的车辆必然安装有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或者应用程序来辅助用户驾车出行,一旦出现算法上的缺陷或故障导致系统崩溃,对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而言是一种安全隐患。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索维华指出,智能座舱为司机提供驾乘便利的同时,过多的信息交互过程也会分散司机的注意力,干扰司机驾驶。如开车时操作中控屏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操作失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驾驶员过度依赖智能驾驶也会引发安全隐患。
上海诚康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大成说,智能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我国目前并没有民用车智能驾驶的相关法律规定,这意味着车的行为代表着人的行为。因此即使是因为智驾系统而导致的车祸,如果车机不存在质量问题,车主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福建厦门的张先生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车辆突然后退撞向石桩,导致车辆损坏。与品牌方沟通,对方不承认系统有问题。广西的李先生也有类似经历,开启自动泊车后车辆撞上停车桩。事后厂家回复称自动泊车为辅助功能,需要自己驾驶,但实际操作中很难手动控制方向。购车过程中无人告知功能使用限制条款。
陕西的陈先生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车辆发生碰撞。他加入了该品牌汽车“自动泊车故障维权群”,群里聚集了超过70名有相同遭遇的车主。品牌官方将此次故障归因于“程序错误”,表示愿意承担所有受损车辆的维修费用,并向车主提供1500积分作为赔偿。
陕西西安的郑女士吐槽道,她购入的某品牌电车具备定位功能,精准到车主在何时听了什么歌曲、什么时候打开了车门等。车辆不用钥匙就可以启动,车主也可以远程授权他人使用车辆。一次,郑女士把车授权给朋友开,朋友也能看到她的所有行程信息。郑女士认为这个定位功能过于强大且无法设置隐私保护。
王叶刚表示,智能汽车可能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如个人信息非法收集、存储以及泄露等问题。车载智能程序可能非法收集、处理车主的各种个人信息,如车辆的行驶轨迹、驾驶习惯、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泄露风险,侵害车主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
今年2月,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此政策相配套,7月确定了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联合体),试点期为2024年至2026年。“车路云一体化”是中国主导的自动驾驶方案,可以理解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专家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我国目前仍未建立高自动程度智能驾驶汽车的法律规范体系。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主的现行交通法规难以满足高自动程度智能驾驶乃至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当将自动驾驶的有关内容纳入交通法规中予以明确,确认智能驾驶汽车在法律上的独立地位。此外,要建立起关于智能驾驶汽车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智能驾驶数据安全法规体系、隐私权保障体系等。明确智能驾驶汽车造成损害、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认定。统一智能汽车行业内的技术标准,逐步完善智能汽车的保险制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强安全技术研发,强化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以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利用技术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数据加密技术保护车辆和云端数据,防止黑客攻击;优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利用先进传感器和算法提升车辆的自主驾驶能力,并不断升级系统以抵御恶意攻击;确保车联网通信协议的安全,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和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加强构建安全态势感知与综合安全治理体系,实现对安全威胁的实时监测、预警和智能响应,提升车辆的整体安全性。
在四川成都郊外的一处公交封存场,停放着上百辆报废的前置公交车。这些传统能源公交车因排放大、油耗高和维修保养成本昂贵,已被比亚迪、安凯、宇通等品牌的纯电公交车取代
2024-10-23 10:23:59200辆公交封停7月16日上午9时10分左右,广州市海珠区南洲北路发生一起新能源车自燃事件。据报道,当时车辆正行驶在南洲北路上,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车主梁先生惊魂未定。
2024-07-17 10:16:05广州海珠一新能源车发生自燃上汽通用五菱计划在下半年推出一款新颖的双动力SUV,名为星光S。这款车型被归类为乘用车,其轴距与现有车型星光相同,但在高度上具备更多优势,可以说是星光系列的一款SUV版本
2024-06-13 21:38:53五菱星光S实车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