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努力让好收成带来好收入
粮食价格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有关部门需要平衡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收购,确保粮食价格处于合理区间,防止“谷贱伤农”。
粮食的销售情况直接影响农民当年的收益以及来年的种植积极性,进而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今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首次突破1.4万亿斤,创历史新高。当前秋粮收购已经全面展开,如何确保秋粮顺利入库并转化为实际收入是关键问题。经济日报:努力让好收成带来好收入!
近期粮食价格下降主要源于供需格局的变化。国内粮食连续丰收,库存充足,但消费增长缓慢,导致供大于求,价格承压下行。同时,全球粮食供应稳定,国际粮价回落也对国内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来看,大米市场总体平稳,玉米因增产及进口增加出现阶段性过剩,大豆则因高度依赖进口而价格持续走低。
在种粮成本高的背景下,粮食价格走低会减少农民的收益空间,甚至导致亏损,影响其种植积极性。为此,相关部门需加强调控,通过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手段保持价格稳定。目前,粮价有止跌企稳的趋势。
政策性收购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各级储备库加快轮入收购,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并由中储粮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增强市场信心,带动多元主体入市收购。
市场化收购依然是主流方式。各地通过强化产销衔接和农企对接,促进粮食流通。近年来,我国推动粮食加工业向主产区集中,提高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从“卖原粮”转向“卖产品”、“卖品牌”,有助于解决主产区卖粮难的问题。
在秋粮上市前,我国已为明年的粮食生产制定了详细计划和支持政策,包括发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农业保险政策等,以保障农民收益,激发种植热情,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
近期,房地产市场迎来新的政策激励,多部门协作发布通知,旨在引导银行业降低现有房贷利率,并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这一举措对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首付的购房者而言,无疑是加速实现住房梦想的福音
2024-10-15 08:21:02经济日报:“零首付”不等于“零代价”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收入。意见指出要坚持以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024-10-21 19:32:16中央: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丰富生活、增长见识的选择。一些不法机构也瞄准这一领域,打着“旅游业务”的幌子,非法吸收资金,损害消费者利益。以“旅游业务”为名的非法集资形式多样
2024-10-23 11:22:00经济日报:防止借旅游名义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