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及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了关于嫦娥六号返回月球样品的初步研究成果。文章详细介绍了样品的物理性质、矿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标志着月球科学研究进入新篇章。
研究表明,嫦娥六号带回的样品密度较低,显示其结构松散、孔隙丰富。月壤颗粒大小呈现出双峰分布模式,提示样品可能混合了不同来源的物质。与嫦娥五号样品相比较,这批样品中斜长石比例上升,橄榄石则大幅减少,显示出非玄武质物质对该区域月壤有显著影响。
样品中的岩屑碎片主要构成包括玄武岩、角砾岩、粘结岩、浅色岩石片段及玻璃质材料。其中,玄武岩碎片占比较大,矿物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和钛铁矿,橄榄石极少。角砾岩与粘结岩则由多种碎屑物质聚合而成,揭示了复杂的来源背景。
矿物学与地球化学分析揭示,样品富含斜长石、辉石和玻璃质成分,玻璃含量接近阿波罗样品的最低值。铝和钙氧化物含量高,而铁氧化物含量偏低,这一特点符合月海玄武岩与斜长岩混合物的特征。样品中的钍、铀和钾等微量元素水平低于KREEP玄武岩,与之前月球正面的样品有显著差异。
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突破,带回近2公斤的宝贵样品,采样区域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一区域可能保留了月球早期撞击盆地的原始物质。这些样品为探究月球早期撞击历史、背面火山活动及内部结构提供了直接线索,为月球科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特别是对于揭示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地质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嫦娥六号样品的持续研究,科学家们期待能更深入理解月球的内部构造、物质成分及其演化历程,从而促进月球及行星科学领域的发展。
昨晚,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首次发声,向公众报到:“大家好,我是嫦娥六号,目前我正身处月球执行挖掘任务。”该微博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截至最新查看时,已收获超过1.3万条评论
2024-06-04 09:30:24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我正在月球挖土"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近日启动了其官方微博账号,并发布了首条消息:"大家好,我是嫦娥六号,目前正忙碌于月球表面的土壤采集工作
2024-06-03 20:32:27嫦娥六号微博报到嫦娥六号的任务与嫦娥五号相似,都将执行月球背面的样本采集工作,采用“钻取”和“表取”两种方式来完成这一科学使命。钻取装置设计精密,长达2.5米,由硬质合金材料构建,结构分为三层
2024-06-03 18:04:00月背“挖土”怎么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