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披露,在重庆秀山地区发现了一种已灭绝约4.36亿年的古老鱼类——双叉苗家鱼。这种鱼通过特异埋藏状态保存至今,形态栩栩如生,为人们提供了一扇窗口,得以窥见数亿年前脊椎动物祖先的独特样貌。
这一重要发现是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的成果,并已在《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发布。此前,2022年9月,双方在《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报告了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该发现显著改写了科学界对脊椎动物早期演化的理解,吸引了全球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为深入探索和保护这一化石库,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进行了广泛研究,陆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种类繁多的有颌及无颌鱼类化石。新发现的双叉苗家鱼,属于无颌鱼类中的真盔甲鱼类,其头甲侧横管的特殊分叉结构,为其赢得了“双叉”之名。
研究团队通过细致的对比分析指出,双叉苗家鱼与之前同样引起轰动的灵动土家鱼关系密切,两者共享多项特征,如中背管短小及侧横管分叉等。这些分析结果促使科学家们建立了新的分类单元——土家鱼科,包含土家鱼和苗家鱼两个属,进一步丰富了脊椎动物进化树的分支。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双叉苗家鱼保存下的部分身体结构和成对的腹侧鳍褶,为脊椎动物附肢起源的“鳍褶理论”提供了宝贵实证。这些鳍褶后来演化成为支持脊椎动物登陆的关键结构,预示着四肢发展的最初形态。
此外,双叉苗家鱼身上的成对侧线系统也是在盔甲鱼类中首次被观察到,这一发现对了解古代鱼类感知环境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如同现代鱼类利用侧线感知水流和周围物体,这些史前鱼类的侧线系统揭示了它们复杂的感觉能力。
中国科学院朱敏院士强调,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是一个珍贵的科研宝藏,不仅保存了众多远古鱼类的精细结构,还为研究脊椎动物的颌部起源、肢体发展等基本演化问题提供了关键证据,填补了生命演化史上的空白,对科学界理解生命多样性和地球历史具有深远影响。
在重庆,一项关于古鱼类化石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合作项目——“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最近发现了双叉苗家鱼,这是继滨海涌洞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2024-09-12 07:58:00重庆考古发现4.36亿年前双叉苗家鱼6月3日,WTT世界乒联重庆冠军赛迎来高潮,在这一天的男单决赛对决中,樊振东代表中国队出战,与队友王楚钦展开激烈比拼。经过七局的紧张较量,樊振东最终以4-3的比分险胜王楚钦,成功摘得桂冠
2024-06-04 07:11:31樊振东收获重庆冠军赛男单冠军为纪念秦始皇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于9月8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拉开帷幕
2024-09-09 08:21:43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近日,一篇发布在闪电新闻平台上的专栏文章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阅读量已达到4.2万次。该文章内容丰富,经过编辑闫明月的细心编排,以及责编单晓燕、审校谭庆国的严格把关,确保了文章的质量
2024-09-20 11:06:38男子钓不到鱼原来鱼去围观洗衣服了近日,伊朗亚苏季市暴风雨来袭时,天空降下罕见“鱼雨”:鱼随暴雨从天而降,有的还在挣扎致现场交通大乱
2024-05-06 15:26:36伊朗下“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