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关于某果汁厂使用烂苹果生产果汁的举报引发网络热议。举报者称,该果汁加工厂周围弥漫着难闻的酸臭味,即便距离上百米也能察觉。此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众多网友加入讨论,指责果汁厂使用劣质原料,部分网友甚至表示将不再饮用果汁。
面对询问,我们的初步回应是保持观望。原因在于,从果汁生产的行业知识来看,烂苹果实际上无法用于生产可饮用的苹果汁。相比起可能存在的无苹果成分却调味成苹果汁的情况,用烂苹果榨汁不仅技术上难以实现,且经济效益低下,可信度不高。
随着当地官方调查结果的公布,证实了果汁厂所使用的苹果符合标准,并未发现违规行为。这一过程导致果汁厂停工数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成为了此事件中唯一的受损方。对此调查结果,个人认为“干得漂亮”,强调应基于事实进行判断,而非受网络舆论左右。
实际上,果汁生产中使用烂苹果的可能性极小,主要源于成本考量。市场上零售的优质苹果价格虽高,但果汁厂商通常采购的是外观不佳的次级果,其成本远低于消费者的普遍认知。这些苹果因外观缺陷无法进入高端市场,却非常适合用于果汁加工,且收购价可能低至几毛钱一斤。以陕西礼泉为例,作为传统苹果产区,当地苹果价格并不昂贵,果汁厂完全没有必要选择烂苹果作为原料。
进一步分析,工业化生产流程不允许对每颗苹果进行精细化挑选剔除腐烂部分,且烂苹果榨汁会破坏整批产品的质量,不符合生产逻辑。因此,避免使用烂苹果更多是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考虑,而非道德层面的选择。人工成本的高昂也让“手工挑拣烂苹果榨汁”的设想变得不切实际。
此事件背后,实质上反映了公众对果汁生产工艺的认知误区。很多人将外观较差的次果误认为是“烂苹果”,忽略了它们作为加工原料的合理性和价值。农业实践中对水果外观的过度追求,使得外观稍逊的水果常遭误解。实际上,这些水果完全适合作为果汁原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该事件提醒我们,了解食品加工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不应轻信未经证实的传言。正确区分水果等级与质量,认识到农业生产中“物尽其用”的原则,对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维护市场健康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8月27日,关于网友反映有货车运送烂苹果至礼泉某果汁厂的情况,当地市监局透露已对同批次果汁取样检测,正等待结果。近期,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知,检测结果显示企业产品符合标准
2024-09-09 18:11:03男子举报烂苹果进厂遭恐吓8月26日,社交平台上出现一段视频,展示的是陕西省礼泉县工业园区某街道的情形:众多货车满载苹果,目的地似乎是附近的果汁厂。然而,这些苹果不少已经腐烂变质,散发出难闻的酸臭味,有的甚至流出汁液
2024-08-28 21:00:14货车拉烂苹果进厂榨汁?市监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