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分局最近发布了一则警情通报,透露董某(网络别名“铁头”)因涉嫌敲诈勒索已被依法立案侦查。据调查,董某与其他几人合谋,利用揭露负面信息作为威胁手段,向某位主播索取财物,目前相关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铁头”作为知名网红职业打假人,过去曾因揭露“鬼秤”、违规教育培训机构等问题,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职业打假这一现象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不仅限于线上直播,线下活动也同样活跃。
职业打假人的存在引发了公众的不同看法。有人视之为正义行为,应予鼓励;另一些人则认为其手段不正当,应予限制。那么,职业打假究竟该如何评价?职业打假现象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中仍存在的诸多违法违规行为。商家因担心被揭露违规事实,往往选择向职业打假人妥协。这些问题涵盖了商品过期、标签不合规、食品安全隐患等多种情况,部分违法行为因隐蔽性强或取证难而难以受到应有惩罚。加之法律对产品质量要求趋严及对违法行为的严厉处罚,特别是《食品安全法》中的高额度起罚点,使得遵循高标准成为必要但同时也为职业打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职业打假逐渐偏离初衷,某些情况下更像是以索赔为目的的职业索赔行为。职业打假人常利用相关法规条款,如《食品安全法》中的赔偿规定,要求商家支付高额赔偿。部分职业打假人甚至已形成组织化运作,通过精心策划的购买、举报流程,对商家施压以获得经济补偿。这不仅改变了职业打假的性质,还促使一些年轻人加入,将此作为获利途径。
另一方面,职业打假的目标并不总是真正的假冒伪劣商品,更多集中于容易识别的过期商品、标签错误等问题。这种选择性打假有时会导致对微小违规行为的过度关注,如“拍黄瓜”事件所示,部分商家因小过失而遭受重罚,背后不乏职业打假人的推动。
职业打假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它迫使商家和生产者加强自我监管,提升合规意识,间接促进了法律规定的执行和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职业打假活动也给基层执法和司法体系带来沉重负担,消耗大量公共资源,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执法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综上,职业打假现象是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复杂互动的结果,其正反两面效应均需得到客观审视。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如何平衡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与维护市场秩序,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8月27日,有关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的一份扣押决定书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内容涉及网红“铁头惩恶扬善”。据滨江区分局工作人员确认,该网红已被捕
2024-08-28 15:38:41铁头被抓职业打假是敲诈勒索吗职业打假人黄林在2017至2018年期间,于东莞市多个地点购买进口食品后,因商品缺乏中文标签或产自日本核辐射地区等问题,向当地食药监局举报,并与商家协商索赔
2024-09-12 21:01:00职业打假人羁押千日获52万国家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