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关于AI反诈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一位母亲正与自称在外地求学的女儿视频聊天,女儿央求增加生活费。正当母亲心生怜悯,准备转账时,真正的女儿走进家门,揭穿了视频那端的“假女儿”。这一幕引发了众多网友共鸣,他们分享了自己遭遇的声音或容貌被精确模仿的骗案经历。
AI换脸和拟声技术已变得日益普及且易于操作,仅需少量的声音、图片素材,配合特定软件,就能迅速生成“AI克隆”内容。不幸的是,这种技术正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进行包括金融诈骗在内的多种违法活动。例如,骗子冒充“网店客服”或“营销推广”人员,收集受害者的语音、语句乃至面部信息,然后利用AI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模仿受害者的声音或形象,以获取信任并诱导其亲友进行资金转账。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新近发布风险提示,明确指出AI换脸拟声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需引起公众警惕。该提示揭示了诈骗者常用的手段,即通过伪造音频、视频或图像来模拟受害者或其亲朋好友,进行诈骗。
专家警告,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信息进行换脸拟声创作,触及多重法律风险。他们呼吁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以包容审慎的态度确保技术发展与安全并行不悖。
AI换脸和拟声技术的使用门槛极低,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教程和工具,使得任何人都能轻松掌握。例如,通过简单的在线工具,只需提供一段语音样本,就能快速复制出极其相似的声音。AI换脸技术也同样发达,能够在视频中无缝替换面孔,甚至达到实时换脸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即便是技术新手也能迅速上手。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还出现了明码标价销售AI换脸软件的情况,卖家通常很少询问购买目的。这些软件不仅价格各异,有的还包含有引发道德争议的功能,如所谓的“AI去衣”。尽管一些卖家强调他们的产品仅供娱乐或正面用途,但这些技术的滥用风险不容忽视。
专家们强调,面对AI换脸拟声技术可能带来的法律和伦理挑战,必须尽快确立使用规范,并提高个人对这类技术诈骗的防范意识。同时,建议公众谨慎对待个人声音、图像信息的网络分享,以防成为不法分子的作案素材。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也要学会识别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安全。
韩国再次面临“N号房”类型的丑闻,这一次与“深度伪造犯罪”紧密相连。这种犯罪形式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高度逼真的虚假内容,导致女性受害者数目激增,相关色情材料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远超以往
2024-08-31 13:14:08AI换脸为什么韩国最泛滥6月17日,央视新闻CCTV13频道的《法治在线》节目揭露了一起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违法案件。案件中,一名居住在北京的男子白某某在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宣称能提供“一键去衣”服务,每张图片处理费用为1.5元
2024-06-17 21:10:45男子用女同事照片AI脱衣牟利被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上利用AI技术“克隆”他人容貌、声音的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引发的纠纷也日渐增多
2024-06-15 12:32:43花十元就能让照片开口说话在影视作品中,换脸技巧常作为奇幻元素出现,角色借助面具如同施展魔法般瞬间变换容貌。而今,硅胶制的人脸面具已变为市售玩具,不幸的是,这也成为某些违法分子逃避识别、破坏公共秩序与安全的工具
2024-08-27 18:30:21黑灰产5元可AI脱衣20元可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