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水漫灌式”开会该改改了
近期,中央层面针对形式主义展开专项整治,以减轻基层负担,其中曝光了三起典型问题。据报道,国家管网集团在2022年安排了800多次会议给下属企业参加,相当于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3次会议;而到了2023年,该集团某下属公司参与的会议也有280余次,几乎每日都有会议安排。这种高强度的会议频率让人不禁质疑:频繁开会,实际工作还能否得到有效推进?
会议作为沟通协作的工具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依赖会议,将其作为唯一的工作推动方式和评估标准,则显然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从规划部署到任务检查,再到经验分享,几乎所有环节似乎都离不开会议的支撑,甚至讨论如何减少会议本身也可能成为一个会议议题,这无疑是形式主义的直接体现。
高频会议不仅消耗了基层大量的时间,还可能导致会议效率低下,参与者或是冗长发言,或是被动听讲,缺乏有效互动,使得许多人感觉会议内容与自己关联不大,久而久之,对会议产生厌倦和应付心理。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频繁开会可能鼓励了一种懒政怠政风气,即重口号轻行动,偏好表面文章而非实质进展,习惯于会议上传达会议,而非从实际工作中找方法。当实际操作困难重重,而口号喊得震天响时,其背后正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往往自我强化,会议越多,似乎就有更多的会议需求,即使试图遏制,也常常陷入反复,难以根除。以被通报的企业为例,尽管之前被指出“开会多陪会多”的问题,但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会议数量反而增加。
实际上,很多工作并不一定非得通过会议解决,即使需要开会,也应该追求更加精准高效,摒弃广泛而低效的会议模式。优化会议管理,如设定会议的频率、规模和流程,确保每次会议有明确目的和议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视频会议等,都能有效提升会议质量,同时减轻基层负担。
对此,新出台的相关规定旨在以党规形式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制度保障,旨在打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枷锁,让基层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实际工作。
简而言之,改善会议文化,关键在于减少会议数量,缩短会议时间,确保会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这不仅影响到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媒体:“大水漫灌式”开会该改改了!
5月11日,网络上出现了一段视频,展示的是一起疑似云南运管人员采取不当手段进行执法的事件,迅速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视频源自行车记录仪,记录时间标注为2024年5月10日下午1点57分
2024-05-12 21:01:51媒体:碰瓷式执法太荒唐应一查到底近期,一则有关云南6日游体验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视频中,一位网友详尽叙述了自己的跟团旅行经历,将其形容为一场噩梦。
2024-04-26 11:15:03媒体评导游“训话”式引导游客消费近期,网络上一系列视频引起了广泛讨论,内容涉及一位名叫赵菊英的教育者采取极端手段教导孩子,如迫使男孩摧毁自己珍爱的高达模型、在孩子房间安装监控摄像头,以及要求女孩丢弃所有玩具和漫画书进入垃圾桶
2024-05-07 16:19:43媒体:只会PUA的教育专家该现原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