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脑洞之作时,我偶然涉及慈禧的话题,引来不少读者留言,其中不乏对慈禧的负面评价,主要围绕她对八国联军乃至十一国宣战,最终因战败狼狈逃窜,被迫签订条约赔款等情节。在此,我想就此澄清几点:
首先,慈禧未曾对任何国家宣战。若有人对此存疑,请出示宣战书为证。宣战需具备两个基本要素:明确宣战对象及将宣战书递交给对方国家的官方机构。若不具备这两点,仅在家咒骂美国人,是否就意味中国向美国宣战了?显然并非如此。
历史记载中的所谓“宣战诏书”,实际上是一篇谴责外国侵略行径、号召国人奋起抵抗的檄文。文中详述清朝长期以来对待外邦的友善态度,以及近年来列强愈发嚣张,侵占领土、欺压民众、勒索财富,导致民怨沸腾,义和团运动爆发。朝廷虽一再忍让,但列强变本加厉,甚至发出威胁照会,要求我方撤出大沽口防务。面对此种无礼挑衅,皇帝痛陈国耻,决定举全国之力抗击外侮,同时告诫臣民,胜败关键在于人心而非武力。诏书还提及各地义兵响应号召,集结抗敌,朝廷承诺厚赏英勇赴战者,严惩临阵脱逃、投敌叛国之人。
然而,这份诏书并未直接宣战,仅表达对外国侵略的强烈愤慨与反击决心。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义和团破坏电报线路,诏书未能及时送达各督抚,而是依靠六百里加急方式传递。督抚们收到的诏书内容与朝廷最初发布的存在出入,导致地方官员对朝廷意图感到困惑。随后,朝廷又连续发布几封电报,内容相互矛盾,如要求保护使馆、审时度势、坚守疆土等,使得地方官员愈发迷茫。
至于八国联军,他们从未收到过清朝的宣战诏书,同样,八国也未正式对清朝宣战。许多人误以为慈禧对十一国宣战,这一印象可能源自电视剧《走向共和》,该剧虽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但终究是艺术创作,不能替代史实。
高中历史课本明确指出,八国联军是借镇压义和团之名,联手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令人遗憾的是,部分教科书中对该事件的描述仍存在误导,亟待修正。
真相值得被更多人知晓,敬请积极传播。
5月31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对外宣布,自2024年6月15日起,134项原产自台湾的产品进口至大陆时,将不再享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协定的优惠税率
2024-06-01 11:42:33国台办:搞“台独”就没有和平原标题:德国博物馆调查八国联军劫掠的中国文物据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近日报道,多家德国博物馆近3年开展了对中国文物藏品的溯源行动。
2024-04-08 10:13:25德国博物馆调查八国联军劫掠的中国文物德博物馆调查八国联军劫掠中国文物据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近日报道,多家德国博物馆近3年开展了对中国文物藏品的溯源行动。
2024-04-08 11:31:17德博物馆调查八国联军劫掠中国文物启动溯源研究,德国博物馆调查八国联军劫掠的中国文物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军人、平民和传教士展开大肆抢劫,包括北京紫禁城在内的中国皇家宫殿也未能幸免。
2024-04-09 10:15:45启动溯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