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品尝到美食,总会忍不住多吃几口,家里剩余的饭菜也总想尽快清盘。然而,一不留神就容易吃撑,待次日站上体重秤,满心懊悔。吃撑不仅可能令你增重,还可能引发以下多种健康问题:
首先,胃病的年轻患者比例逐年上升,不良饮食习惯如不规律用餐、暴饮暴食、偏好重口味等是主要原因。这些习惯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过量分泌,进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诱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其次,晚餐大量摄入肉类、蛋类、奶类等高蛋白食物,易使夜间尿液中钙含量增多,降低体内钙储备,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此外,长期饱食还会促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骨骼过度脱钙,引发骨质疏松。
再者,饱餐特别是食用大量油腻、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水平骤升,血液黏稠度随之增加。这既可能导致血液流动放缓、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脏负荷加重,也可能促使血小板聚集,从而在冠状动脉已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另外,饱餐后胃肠道需要消化吸收大量食物,使得心脏冠脉供血相对减少,对于已有冠脉狭窄的人来说,可能诱发心肌缺血,进而导致心肌梗死。
此外,晚餐过量会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影响入睡,长期如此易导致神经衰弱。肥胖症源于脂肪过度积累,其根源在于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暴饮暴食便是短时间内摄入过多能量,难以消耗,引发能量失衡,进而导致脂肪堆积。
尽管偶尔吃撑对长期健康影响有限,但长期过量饮食会引发肥胖,而肥胖已被证实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胰岛素抵抗与长期过量饮食关系密切,当血液中过多糖分削弱了胰岛素在细胞中储存血糖的能力,阻碍血细胞将血糖转化为能量,使血糖水平难以控制。若不及时干预,胰岛素抵抗可能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大脑在过饱状态下反应会变得迟钝,加速衰老进程。饱餐后大量血液涌向消化系统工作,使人易陷入疲劳,昏昏欲睡。过度饮食还会对泌尿系统造成损害,因为大量非蛋白氮需经肾脏排出,无疑加重了肾脏负担。
晚餐过于丰盛,搭配大量饮酒,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长期大量进食过烫、粗糙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上皮,频繁的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变异,增加食道癌风险。同时,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也可能提高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
那么,适度挨饿是否能延长寿命?近期,德克萨斯西南医学协会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节食延寿”的新成果。研究显示,在控制热量摄入的同时,把握好进食时间,能够显著延长生物生命周期。实验中,通过这种方法,实验小鼠的最大生存期延长了35%。研究揭示,在遵循生物钟规律的前提下(如小鼠夜间活动、白天休息),对生物进行适当的热量控制,有益于生物健康。
另一项2021年9月发表在《内分泌综述》的研究指出,“限时饮食”能影响人体昼夜节律,有助于改善代谢和肥胖状况,具有降血压、调节血糖、血脂及抗炎作用。限时饮食作为一种轻断食方式,实施较为简便,只需将每日进食时间控制在4至10小时内即可。
适度“挨饿”有何益处?首先,有助于减轻体重。轻断食已被《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纳入正式减肥方法,每周坚持不连续的两天轻断食,可降低肥胖者的体重、体脂率和腰臀比,多数人在合理限制饮食一周后体重有所下降。其次,有助于控制血糖。有研究指出,轻断食是一种安全的饮食干预手段,有利于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虽短期内对血糖影响不大,但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糖尿病防治。再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全身组织的血氧供应。此外,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研究显示,每周坚持两天轻断食、控制热量摄入,对大脑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最后,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研究表明,轻断食有助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从而降低与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风险。
如何做到适度“挨饿”?这并非指饥一顿饱一顿或忍饥挨饿,而是科学地控制饮食时间和食量。从营养学角度看,适度限制饮食对肥胖人群有益,但过度限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在专业营养医生指导下进行限时饮食。
对于肥胖或已患代谢性疾病的人群,适当限制热量摄入有利于健康。通常建议将基础热量摄入减少约30%,维持在70%左右水平,例如每日控制在1200至1500大卡。具体而言,主食约275克,蔬菜约400克,动物性食物约140克,奶制品或乳制品约300克。同时注意三餐配比为30%、40%、30%,以确保营养均衡。
肥胖或有代谢性疾病的朋友若选择限时饮食,建议下午4点那餐多吃蔬菜,蔬菜量占全天蔬菜摄入的一半,并适量增加蛋白质,以增强晚间饱腹感、减少饥饿感,有助于坚持这种饮食方式。除饮食限制外,还应提倡增加运动,以维护身体健康。
实行限时饮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部分人可尝试并较易坚持限时进食作为减重方法,可逐步缩短进食时间;有胃肠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若要尝试限时进食,需咨询专业人士;限时进食不等同于长期节食,应保持食物种类丰富、确保非产能营养素摄入平衡;务必保持适度运动,避免机体首先消耗肌肉提供能量,最终导致肌肉萎缩。
情绪管理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愤怒和生气不仅影响我们的心情和人际关系,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医学研究显示,经常性的愤怒和激烈情绪波动可能导致多种身体疾病。
2024-04-16 11:07:57这些病都是被“气”出来的!看完这5大危害身体的小动作可能不仅仅是习惯那么简单,它们有时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传递着我们的内在情绪
2024-06-28 13:21:59小动作可能是心理病现在健康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多样化,各种慢性疾病悄然而至,其中就包括了胃癌。
2024-03-26 13:27:01胃癌几乎都是喂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疼痛,有些疼痛可能只是短暂的不适,而有些疼痛却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特别是身上这两处疼痛,一旦出现,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它们可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2024-04-16 10:28:08身上这2处疼痛要重视!可能是肾脏的求救信号身体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凸起”的小疙瘩,你可千万别觉得无所谓,因为这5个部位“凸起”,可能意味着疾病来袭。
2024-04-22 11:38:15身体这5处有凸起可能是大病信号睡梦中的某些不适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值得关注。做噩梦较为常见,通常与不良的睡眠习惯相关,例如趴睡、蒙头睡等,这类情况调整睡姿多能缓解。
2024-05-13 11:24:16睡梦中这5种不适可能是疾病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