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科院院士: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很可能害了自己
癌症想要早期发现,一定要及时做筛查。
在闻癌变色的当下,这仿佛就是保命箴言。
然而,在2016年的“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抛出了一个另类的观点: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
有些癌症筛查出来,死亡率也没降低
这个理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韩启德院士则在当年的演讲中,引用了多个国家的研究调查数据:
2016年1月在《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曾指出,癌症的筛查是有可能会降低某种特定的癌症的死亡率,但其实并不能降低患癌人群的总体死亡率。
这个理论在美国的研究中同样得到印证,美国的一项大样本(针对45万人)研究中发现,每年做X光胸片和不筛查的两组人当中,肺癌死亡率几乎是没有差别,更甚者,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X光检查的一组,肺癌的死亡率反而更高。
研究数据能说明一定的现象,但是实际上肿瘤筛查真的可能造成损害吗?
是的,的确某些肿瘤筛查是会有不好影响的。
癌症筛查做多了反而害了自己!
我国的《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8版》中就指引:直径大于等于1.0cm的,无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结节,不推荐常规行穿刺活检,而是定期检查。
其实前列腺、乳腺等部位发现的某些病变,同样也是这样的处理原则。
因为一些癌症对于患者本身而言,并不是危及生命,甚至有些是可以终身观察的。
然而,如果在癌症筛查中发现而进行了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这就有可能让患者背负上巨大的治疗压力,其中包括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那有些朋友看到这里会认为,既然这样就不做癌症筛查了,免得自己吓自己。
事实并非如此!
癌症筛查该做还得做!
对于患癌的特定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的癌症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哪些癌症,以及哪些人是需要做早期筛查呢?又该怎么做呢?
1.食管癌
高危人群:常吃腌制食品、霉变的食物,吃烫、硬食物,用餐速度比较快的人;处于疾病高发地域,或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先做普通的内镜等检查,如无发现可疑的病灶,则可以定期筛查;一旦结果有异常,则应及时进一步做活检。
2.胃癌
高危人群:常吃腌制、烟熏、咸食的人群;处于疾病高发地区,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直接做胃镜检查,发现病灶或异样,可直接取活检做病理检测。
3.肝癌
高危人群:酗酒人群;患有乙肝、丙肝5年以上的患者;肝硬化和重度脂肪肝患者;处于疾病高发地区,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建议每半年一次肝脏B超检查,同时增加甲胎蛋白检测,发现异常的话要进一步做CT或MR。
4.肺癌
高危人群:长期、大量吸烟人群;长期接触二手烟或油烟人群;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慢性肺病或长期咳嗽患者;有家族史人群。
筛查建议:推荐大家用低剂量螺旋CT查肺癌,加上几个生物标记,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
5.乳腺癌
高危人群:高脂饮食和饮酒人群;滥用雌激素人群;初潮过早或绝经过晚的女性;乳腺增生或纤维瘤大而多的高危人群。
筛查建议: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
6.大肠癌
高危人群: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长期便秘人群;曾患肠癌、腺瘤或息肉患者;家族性肠息肉病和肠癌史的人群。
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要每年做一次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或大便隐血试验,每五年做一次肠镜。
总的来说,癌症的筛查还是利大于弊的。
健康人群在定期体检后,不必对癌症过度焦虑和惊慌,而高危人群或者已经发现早期病灶者,也要有危机意识,做好定期随访。
今天是全国抗癌日。癌症筛查是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采取的一种防癌措施,也就是在身体没有异常不适的时候,主动做相关检查,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4-04-15 14:24:49哪些人群该进行癌症筛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在进行中,即便是在大城市,大电流、高电压的充电设施也尚未普及。
2024-04-29 15:19:47院士不提倡电动车快充:安全隐患大到2030年,我国旨在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升至46.6%,这是《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所设定的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加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至关重要
2024-04-18 21:53:20三分之一癌症可早发现并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