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多地2024年考研初试成绩及国家线开始陆续公布。尽管此次考试报名人数迎来了8年来首降,但预估录取率不会超过30%,竞争依然很残酷。
明知大概率陪跑也要投身一试的背后,是不少人对学历有这样的认知:本科生去找工作没优势,努努力再读个研或许会有更好的出路。
学历真的在通货膨胀吗?对此,澎湃美数课通过分析2010年和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来找寻回答,该调查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旨在反映中国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变迁。
如果直接从薪资角度看,不管哪个学历,2020年的大学毕业生,薪资都较十年前翻了至少一番。为此我们设置了“薪资优势指数”这个概念,也就是将工作年收入与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作比较。
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到,从2010年到2020年,本科学历的受访者中,毕业3年内的整体工作薪资优势出现了较明显的消失,从1.89降至1.33。
如何理解这种薪资优势指数的下降?举个具体的例子,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同样是本科学历去做会计,在2010年的调查中,一位2008年毕业的同学,受访时的年薪是15000元,相当于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而十年后的调查里,另一位2019年毕业的同学工作一年后的年薪虽然达到了33285元,但相比当年32189元的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优势已很微弱。
如果说如今本科学历求职是属于微弱优势,那么到2020年时,大专生整体上已不再具有任何薪资优势。毕业3年内的大专学历受访者,平均工作收入仅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6%。
与大专、本科相比,硕士学历在毕业3年内的薪资优势指数,相对维持得较好。2010年,毕业3年内的硕士生工作收入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3.34倍,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略微下滑至3.19倍。
何时起,高学历≠高收入了?
令很多人会感到意外的是,国内“学历贬值”开始的时间比我们感受到的还要早。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分析发现,从2007年开始,高校毕业生整体相对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薪资优势就已开始下降。
这种优势的缓慢消退,可以理解为是高校扩招后,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结果之一。2000年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为95万人,而如今的规模都在一千万人以上。对就业市场而言,供需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北欧、日韩等国家。例如在挪威,由于大学免费且升学率高,高校毕业生的薪资优势并不高:相对25~34岁高中毕业生,同龄的大学毕业生的薪资优势指数是1.07,几乎与前者持平。
同样在中国过去的25年间,随着大学生的数量急剧扩张,薪资优势下滑也成为一种趋势。首当其冲的是人数最多的专科生,2017年起,专科毕业生的起薪就不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薪资的一半。而本科生毕业生的薪资优势指数尽管还大于1,但也在持续下滑中。
招聘会上流传的这句“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顺口溜,也从侧面印证了学历的通货膨胀。
除了卷学历,还有其他方法吗?
在分析2010年到2020年的大学生就业薪资数据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会影响学历贬值的因素。
当把薪资优势指数的数据细化到地域层面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大学毕业生的整体薪资优势指数反而下滑得最多,紧随其后的是中部地区。而在东北和西部,本科生的薪资优势指数甚至还出现了上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虽然东部沿海省份的就业机会多,但由于高校多、毕业生多,导致了这里的高校应届生就业竞争度比内陆地区还要激烈。
202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东部地区虽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51.3%的就业岗位需求,但大学生向该地区投递简历的比重达到了57.0%。
供过于求的人才市场现状,加速了东部地区的“学历贬值”。在这些省份,大学生想找份好工作,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除了地域因素,职业发展方向也是影响大学生薪资的重要因素。
下面这份分行业的薪资优势指数变化,就展现了大学学历在整体就业优势下降的背景下,在不同行业的变化情况。
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批发和零售行业的薪资优势指数下降幅度远超整体平均值,而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下降幅度则相对较小,指数依然保持在3以上的高位,排名也从2010年的第5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位。
但能有幸选对赛道的人一直是少数。教育和制造业在各行各业的2020年薪资优势指数中排名不高,却是大学毕业去处比例最高的行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中,教育和制造业是占比最高的两个行业。
不过,这张呈现过去的图表无法预测将来,甚至不能准确描述当下。在AI等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全球行业都将面临大洗牌。但它能提醒我们,在学历内卷的当下,暂缓学历提升代表着提前交卷,毕竟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也不行,选对方向很重要。
甚至,过分期待用提高学历的方式来追求就业回报,还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
高学历“低”就业,并不少见
每到求职季,有关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低门槛行业的新闻就开始挑动公众的神经:“中传95后硕士毕业去卖房”“清华毕业生做家政”“北大女博士当城管”……
虽然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但无法忽视的状况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后都有类似这样的一个疑问:干这份活,真需要这么高的学历吗?
个人实际教育程度和职业岗位所需教育程度的匹配情况,可分为教育不足、教育适配和过度教育三种。而我们通过分析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后发现,毕业3年内的本科学历工作者中,过半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大学学历。
此外,有研究也显示,在高校资源最丰富、大学生就业青睐度最高的东部地区,是最容易发生过度教育的地方,也就是高学历“低”就业情况最多。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做工作时可以没有高学历,但找工作时没高学历可是寸步难行。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虽然影响自己就业的最大因素始终是工作能力,但学历因素的排名在2011年至2021年间逐渐由第7位提升至第3位。
由于求职中有学历门槛、求职竞争压力大,中青社2019年的一次调查就表明,过半受访者觉得高学历已成为社会趋势,研究生不考不行,“提升学历更好找工作”是考研的最大原因。
但我们在去年发表的一篇名为《114万条招聘数据:考研,真的能带来好工作吗?》中,通过招聘数据探究了本科毕业后读研3年和工作3年的优劣,发现除了在技术岗读研能比工作带来更大的薪资提升,对于非技术岗的研究生而言,求职时工资可能还比不上本科毕业后就开始工作的同龄人。
除此之外,更高的学历在工作时,甚至还可能起到反作用。在“大材小用”的就业状况下,很多人会产生失落感。根据我们的计算,相比教育不足或教育适配,过度教育者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比例是最高的。
为什么高学历“低”就业更容易导致对工作不满?
一方面,过度教育者面临着“收入惩罚”。李晓光、姚远的研究表明,同等教育程度的人群中,与适度教育者相比,过度教育者的个体年收入平均要低8.4%。另一方面,过度教育者在评价自己的工作时,难免会比较:与周围人比,上了半天学,凭什么收入还比不过学历低的?与自己比,在工作中得不到提升,越来越退步。只有随着时间流逝、心态转变,才能慢慢与“高学低就”的工作和解。
需要强调的是,过度教育仅是比较教育程度和岗位需求的一个视角,并不意味着整体的高等教育已经过剩。1999年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时,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5%,到2022年,这一数字达到59.6%,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但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根据统计,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还有10多个实现了深度普及化,也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
尽管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但很多人的心态尚未转变,将学习的第一目标设为获得学历,而非能力。
“理性地说,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历贬值’是大趋势,我们应该更关注教育本身。”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表示,“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型,只能加速不能停滞。”
“中传95后硕士毕业去卖房”上热搜,很多人都在感叹辛苦读研就当个中介,而新闻主角姚沁文则很坦率地说:自己最初是为了毕业论文去房产中介门店实习,但接触后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而读研的经历让她懂得了“怎么去学习”,并让她能跳脱出用“带人看房的工具”的眼光来看待这份工作。
人生海海,你经历过“学历通胀”吗?有摆脱吗?还是尚在努力应对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实习生冯淙萱记者卫瑶陈良贤)
(来源:央视新闻)
乌克兰启动了一项全面的兵役动员法案,将25岁至60岁之间的所有公民,不论性别,都纳入可能的军事动员范畴。此法案凸显了乌克兰在军事威胁下的坚定立场,涵盖的广泛年龄段几乎包括了大部分工作年龄人口
2024-05-22 11:38:29乌高官:约3000名囚犯申请入伍5月8日,淄博市举行了一场庄重的追悼会,以缅怀英勇的王龙。市民们自发聚集,陪伴王龙走完最后一程。王龙的双亲在亲友的搀扶下,强忍丧子之痛完成仪式;他的妻子带病出席,面容憔悴,泪水难以自禁
2024-05-10 08:41:51救人英雄王龙的妻子致谢网友今天早晨,雷军在驾驶小米SU7上班途中,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享用的豆浆油条早餐,并随口询问网友们的早餐习惯。没想到,这个轻松的互动却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诉苦大会”
2024-06-20 12:06:37雷军骑单车上班一段1分17秒的视频在微信群中迅速流传开来,画面中一名男子操着河曲方言,手持违禁刀具,对着他人发出威胁和谩骂,这一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造成了不良后果
2024-06-30 08:54:01司机持刀伤人后驾车逃逸被抓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电影《素媛》中的原型罪犯赵斗淳,因违背了“夜间外出限制令”,被当地法院判处了3个月的监禁。这一判决结果于6月19日由京畿道安山檀园警察署公布,同日,赵斗淳服刑期满获释
2024-06-19 14:26:18素媛案罪犯再入狱后刑满释放41名足球社会监督员名单公布 中国足协发布首批足球社会监督员名单
2024-07-02 18:08:2641名足球社会监督员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