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一方面,房地产被视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政府依然采取救市政策,表示房产仍然值得投资。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急于出清手中房产,甚至不惜低价甩卖。
一些具体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现象:北京朝阳区住建委以10亿元的总价出售了154套毛坯房,济南国资以28亿元的总价出售了1341套房子,广州国资集团以5亿元的总价出售了400套房产。
这一现象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真相,就像大海退潮后才知道谁没有穿衣服一样。只有在房价暴跌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谁是真正的炒家,谁炒得最凶。
首先,对于炒房者来说,房产已经不再是值得持有的资产。炒房者之所以购买房产,是因为他们相信房价会持续上涨,从中获得高额回报。
然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加强,房价明显下跌的趋势已经出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4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或持平,其中15个城市下降幅度超过1%。
同时,房地产库存不断增加,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8月,全国100个城市的商品住宅库存量达到5.6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7%,环比增长2.4%。
这些数据表明,炒房者已经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他们手中的房产不仅难以卖出,还面临持续贬值的风险。
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炒房者,如果不及时抛售,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国有企业纷纷出清手中房产,试图在市场崩盘之前抢先逃跑,他们已经看到房产已经不再是值得持有的资产。
其次,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房价已经超过了他们的负担能力。买房对于他们来说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而不是为了投机赚钱。
然而,在过去几年间,房价由于炒房者的推动已经飙升到难以负担的高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3年6月,全国居民的住房购买杠杆率达到54.7%,创下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为了购买一套房子,很多人不得不承担沉重的债务负担。另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收入增长缓慢,物价上涨,还贷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偿还房贷,很多人不得不节衣缩食,削减其他消费和投资。然而,这样的生活真的值得吗?
房价已经超过普通老百姓的负担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为9.6,在全球名列第三,仅次于中国香港和新西兰,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需要花费9.6年的全年收入才能购买一套房子。
而且,这还只是全国平均水平,一些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更是高达15-20倍。如此高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负担能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买房还是不买房要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做出决策。然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即有必要购买自住房的人来说,仍然可以购房。因为他们购买房产的目的是满足居住需求,而非投机或保值。
只要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可负担的贷款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房产。
而且,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他们还可以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和低利率贷款条件。当然,他们也需要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超出自己承受范围。
其次,对于投资购房者而言,即通过买卖房产来获取收益或保护财富的人来说,需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实现这些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一方面,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越来越严格,房价明显下跌。如果现在购买高价位的房产,可能会面临持续贬值和流动性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上升,其他投资渠道也出现了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门槛,比如股票、基金、黄金、数字货币等。
如果将所有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可能错过其他更好的机会。
央视反腐专题片今晚8点将播出第4集,杜兆才、陈戌源、李铁将在节目中出镜。
2024-01-09 19:34:58李铁一路砸钱当上国足主帅娱乐圈的生存环境,和天气一样风云莫测,上个月还是让人尊敬的天后导师,这个月俨然变成了万人唾骂的幕后资本家。
2023-08-29 16:46:47那英1580万条恶评遭网友围攻2024年以来,量化私募集体遭遇业绩大幅回撤,灵均投资也不例外。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灵均投资旗下不少股票策略产品今年以来的业绩都回撤超过20%,尤其是领航系列产品年内亏损严重。
2024-02-21 13:27:49大快人心!百亿量化私募砸盘A股被通报近日,浙江绍兴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年近百岁的老太在餐厅享用了半年免费早餐,餐厅老板好心没有收她钱。然而,当天早上店里没有老太常吃的豆腐时,老太就生气了。
2023-08-23 17:29:33老太砸门店警察束手无策一周抛售1.4亿桶原油!对冲基金以过去10年来最快速度抛售原油
2023-10-17 15:21:28一周抛售1.4亿桶原油!对冲基金以过去10年来最快速度抛售原油由于美国国债的疯狂扩张以及两国博弈的不断升级,叠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正在持续性的减持美债,大幅降低美债的持仓量。
2023-09-05 13:08:58中国抛售4800亿美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