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理会未通过“北溪”事件决议草案
当地时间27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临时会议进行投票,未能通过俄罗斯提出的关于成立调查委员会,就“北溪”管道遭到破坏一事进行国际调查的决议草案。
其中,俄罗斯、中国和巴西投了赞成票,其余12个安理会成员投了弃权票。
联合国官网截图
多国认为,目前瑞典等国已经开始进行调查,没有必要在此时进行国际联合调查。美国则指责俄罗斯企图“有罪推定”。
俄罗斯和美国双方的代表就俄罗斯提出决议草案的动机、是否是政治化调查等,进行了多轮争辩。
巴西常驻联合国代表科斯塔表示,任何安理会成员的提议都必须得到尊重,巴西之所以投赞成票,是因为“北溪”管道遭到破坏事件涉及国际和平与稳定,目前尚不能排除国家因素参与其中。
科斯塔(图自联合国官网)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投票后进行了解释性发言。他说,去年9月“北溪”管道遭恶性破坏事件不仅事关欧洲,也关系到全球跨国基础设施安全。对事件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尽早公布调查结果,追究肇事方责任,事关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关切。中方对安理会关于“北溪”管道问题决议草案的表决结果表示遗憾。
耿爽表示,国际调查和国别调查并不矛盾。由联合国牵头开展国际调查,反而可以在不同国别调查之间发挥协调作用,确保证据链完整闭合,得出的调查结论更权威、更易被广泛接受。“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发生至今已超过半年时间,如果要进行国际调查,那么现场证据必须抓紧收集,以免拖得太久难以取证,影响调查结果。
耿爽认为,授权联合国开展国际调查,恰恰是回应猜测和指控的最好办法。
耿爽(图自视觉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勇慧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俄方要求由联合国主持对“北溪”管道遇袭事件的调查,这一要求合乎情理,理应得到支持。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影响非常大,是欧洲地缘政治安全中的大事。俄罗斯提出来,通过事件相关国,比如说丹麦、瑞典、德国与联合国联合进行调查,核心是推动由联合国开展国际调查,这个思路应该得到赞同。
现在很多组织都在进行调查,以联合国为核心集纳这些组织调查出的结果,更容易形成合力,能够更快地查明真相。
“北溪”管道遭到破坏后,气体不断泄露。(图自视觉中国)
对于“北溪”管道遇袭事件,当地时间3月27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重申,相关证据表明,如果没有某些国家及其安全部门的参与,针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袭击是无法实施的。西方国家企图采取手段在这一话题上禁言。
李勇慧分析认为,如果能够实现由联合国主导的调查,将有助于在调查中摒弃私利,尽早查明真相。
由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牵扯到欧洲的地缘政治对抗,还有能源安全等一些复杂因素,所以从去年管道被炸到现在,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时间,这场调查变成了一场“罗生门”,真相仿佛被迷雾所掩盖。
以联合国为核心进行国际调查,能够体现专业性、公正性,可以摒弃地缘政治上的一些国家的私利,能够尽快查明真相。
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28日表示,该院已就涉嫌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刑事立案,俄联邦安全局据此展开初步调查。
2022-09-29 09:25:00俄罗斯否认制造北溪管道泄漏事故英国国防部当地时间10月29日表示,英军没有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活动。
2022-10-30 07:42:16北溪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15日表示,西方在“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问题上对俄罗斯撒谎,隐瞒关于管道遭破坏的真相。
2023-02-16 07:38:35北溪管道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9月底发生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是“蓄意破坏”。俄罗斯多次提议参与到瑞典和丹麦进行的调查中,但曾遭到拒绝。
2022-11-02 04:39:18“北溪”管道当地时间10月2日,丹麦能源署称,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已通知他们,“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压力恢复稳定,这表明该管道的天然气泄漏已经停止。至此,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都已停止泄漏
2022-10-03 09:34:28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都已停止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