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个“温和的毒株”感染?不可取!
有的人感染后,出现“吞刀片”“水泥鼻”等症状,有的不仅不难受,反而胃口大开。对此,王晓咏表示,“刀片株”“酸痛株”等不同说法,大多是网友根据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表现戏谑取名,并没有科学依据。
王晓咏说,每个人的抵抗力和身体基本情况不同,即使感染同一种毒株,也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不能看到一个人感染后症状轻,就认为这种毒株更温和,主动暴露,这种做法不可取。当下,市民仍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接种疫苗,做到能防尽防,能不感染就不感染,能晚感染就晚感染,能少感染一次就少感染一次。
避免“一阳全阳”,要做好个人防护
家中有人感染,全家人都会被感染吗?对此,王晓咏指出,如果做好防护措施,并非一定会出现“一阳全阳”的情况。
做好防护,感染者需要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进入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N95口罩。每日至少上、下午各进行1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
当感染者需与同住人员共用卫生间时,均要佩戴好N95口罩,冲水前要先盖上马桶盖,避免产生气溶胶;如厕后,对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厕所每次至少通风30分钟。
此外,感染者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对其外表面和封口处消毒后,再将垃圾放至社区指定位置。
XBB出现,新感染高峰要来?
乙类乙管后,还要强调个人防护吗?
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更加强调落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公众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但其仍然是传染病,人们仍然应该做好个人防护,不可抱有“早阳早好”的错误心态。
春节即将来临,人员往来频繁,流动性大,增加了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大家更要加强个人防护,认真履行好个人健康责任。
日常应该做好哪些防护?
1.提前接种疫苗,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
2.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3.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4.出差或旅行前,关注目的地疫情流行情况,做好出行计划。
5.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空调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随时注意手卫生。
重点人群在防护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在疫情流行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和伤残人士等人群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确需前往应全程佩戴口罩。不建议进行长途旅行。
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应根据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注意药品适用人群范围和多种药品合并使用禁忌,患者本人或监护人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就诊。
辟谣
1.新冠“阳康”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
【流言】网传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需再经过15天才能产生抗体,所以康复后一周左右最有可能二次感染。
【真相】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实际上病毒进入人体的这一刻,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会较长,但并不是说这两周内就没有保护力了。这时如果真有病毒再进入体内,它能够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的时候。所以不存在说两周内容易感染,这个说法不准确。
2.感染新冠后会有严重后遗症?
【流言】感染了新冠病毒后,除了急性症状,还有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真相】钟南山院士: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一些新冠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我们不叫它后遗症。我目前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崇雨田:对于新冠感染者而言,有的人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时间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这些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
3.可以挑个“温和毒株”感染以产生抗体?
【流言】有网友调侃自己感染了“刀片株”“眩晕株”“干饭株”等,应该挑个“温和毒株”感染。
【真相】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昌惠:这些所谓“不同的毒株”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不同患者临床表现上有差异而已。感染奥密克戎整体表现规律为:感染早期可能会有1至2天的发烧,之后就会以呼吸道、上呼吸道症状为主,3至5天基本缓解。感染的是奥密克戎的具体哪个变异株,对人体的影响总体差异不是很大。
原标题:多地预测春节前后第二波感染小高峰,专家:无需过于担心近期多地发布消息,随着春节到来,人员流动较为密集,预计春节前后,会迎来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小高峰。
2023-01-28 08:02:12专家预测的春节第二波感染高峰没来第二波感染高峰未现村里集体吃年夜饭!村里配呼吸机春节到来前,多位专家预测,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薄弱、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中国农村将经历大面积的感染,可能形成第二波感染高峰。
2023-01-28 13:36:38第二波感染高峰未现多地称第二波感染高峰在这几天:尽量压缩红白事规模近期,浙江省绍兴市多地发出倡议:科学安排出行,尽量压缩红白事规模。
2023-01-10 15:49:05多地称第二波感染高峰在这几天为什么第二波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没来?围绕这一话题,新华社记者李姝莛专访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
2023-02-14 15:51:09对话李侗曾丨为什么第二波新冠疫情感染高峰没来?多地过第一波感染高峰第二波何时来?张文宏:短期内不会逆转2022年12月以来,各地经历了新冠感染高峰,近日,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持续下降。
2023-01-10 13:45:47多地过第一波感染高峰近期多地发布消息,随着春节到来,人员流动较为密集,预计春节前后会迎来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小高峰。已经感染过的人是否会二次感染?药物储备是否充足?应注意什么
2023-01-12 14:19:41多地预测:第二波感染小高峰在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