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跟上了,叫不叫“农民工”又何妨?
将“农民工”等同于歧视性语言,并不客观。将“农民工”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除名,则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农民工”这一称呼以及所代表的群体,在现实语境中确有被轻视甚至被歧视的一面。人大代表希望在公共语境中消除这种轻视和歧视,让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尊严,这个愿望是良善的,值得重视。地方政府部门在回应中积极呼应这个愿望,显现了良好的互动性。
但应该看到,作为一个客观陈述进城务工人员特征的概念,本身并无歧视意味。无论是最初的提出概念,还是今天的正常使用,都没有刻意贬低这一群体的恶意。而经历了数十年的观念和内涵演变,农民工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和形象。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代表,频频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评价体系中登上荣耀位置、受到各种表彰,就是一例明证。
类似的争议早已有之,但要将“农民工”这个词条从目前的话语体系中“除名”,则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
称谓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要消解这一差别,不在于改变一个名称。根本之道,在于让这一群体获得更好的待遇,消弭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待遇差异,从而“倒逼”部分偏见者改变既有的观念和态度。
改变“农民工”称谓真有那么重要吗?
一个基本的规律是,随着某个行业人群在产业链中的位阶提升,都必然会带来相应的修辞学进化。在“工人”这一大集合下,后续衍生出“上班族”“白领”“蓝领”“工薪族”“职员”等一系列颇为讲究的“子概念”。同理,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人,农民工也完全应该有时新的、得体的主体表述。只不过,相比于白领、工薪阶层,农民工们表达的意愿、能力和声量较弱,故而迟迟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谱系而已。
原标题:欢迎“香香”宝贝回家!我们在雅安等你~(文末有彩蛋)“香香”回家啦!今天(2月21日)17时15分从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启程回国的旅日大熊猫“香香”抵达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大
2023-02-22 05:33:24大熊猫原标题:武昌火车站禁止农民工带瓦刀进站,12306回应瓦刀是农民工工地砌砖的必备工具,他们外出打工大多会随身携带。近日,一段视频引发了有关瓦刀是否是违禁品的讨论。
2023-07-13 10:07:36武昌火车站禁止农民工带瓦刀进站原标题:农民工带瓦刀进武昌火车站被拒 工作人员:可以托运7月9日,湖北武汉。网曝武汉武昌站农民工带瓦刀进站被拒,质疑老虎钳和起子可以带进站,并称在其他车站可以带瓦刀进站。
2023-07-12 08:30:15农民工带瓦刀进武昌火车站被拒2月16日晚,中国赴土耳其开展国际救援的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乘坐国航包机回国。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同机返程
2023-02-17 11:16:27欢迎回家!中国救援队圆满完成赴土耳其救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