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被冻结、被债权人起诉、裁员欠薪……国美困境不容忽视。
2020年6月24日,黄光裕获得假释,对国美的控制从此不存在“阻隔”。
2021年2月16日,假释结束,正式获释,黄光裕旋即召集高管会议,宣布“18个月恢复原有市场地位”。
其时国美营收规模已经滑落到老对手苏宁的五分之一,况且“原有市场地位”不在苏宁手里而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所谓“恢复原有市场地位”只是提振信心的口号。黄光裕做错了什么?
黄光裕素来行事大胆,国美今天的局面是否因其罔顾现实、操之过急所致?搞清这个问题的最佳“参照”无疑是苏宁——曾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又面临同样的宏观经济形势。黄光裕做错了什么?
从“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016年以来,国美营收持续下滑,与苏宁的差距逐步扩大。到2019年,国美营收仅为苏宁的22.1%。2020年进一步滑落到苏宁的17.5%。
“18个月恢复市场地位”不现实,缩小与苏宁的差距是实打实的进步,黄光裕做到了。
2021年国美营收464.8亿,相当于苏宁的33.5%;黄光裕做错了什么?
2022年H1,国美营收121亿,相当于苏宁的32.5%。

2016年,苏宁日用百货销量占比还不到9%;2021年日百销售额达288.6亿、占营收的比例超过20%;2022年H1,日百销售额87.6亿、占营收的23.5%。
除日百这项新增的“非传统业务”,国美各主要品类销售收入与苏宁的比例显著提高。
黑电(影音):2020年销售收入59亿、相当于苏宁的32%;2021年达苏宁的66%;2022年H1销售收入17亿、约为苏宁的59%;
空调:2020年销售收入66亿、相当于苏宁的31.7%;2021年达苏宁的65%;2022年H1销售收入21亿、回落到苏宁的36%;
白小(冰箱洗衣机+小家电):2020年销售收入140亿、相当于苏宁的21.7%;2021年达苏宁的44%;2022年H1销售收入42亿、小幅回落至苏宁的41%。

面对相同的宏观环境及疫情冲击,国美显示出更大的韧性,缩小了与苏宁的差距——从不足苏宁的五分之一上升到苏宁的三分之一。
黄光裕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