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来上一个兔年就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什么情况?
据消息显示,原来是2011兔年春晚的小品《专家指导》视频,里面介绍了不同专家建议吃苹果的不同建议,最后还是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专家指导》是姜昆、戴志诚、周炜、郑健、郭亮等人在2021年广东卫视“美好生活欢乐送”中表演的一个相声,姜昆来粤寻求专家执导,一颗苹果背后暗藏玄机。
类似“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声音,以往也有,但某些“专家建议”让人厌烦,这种感觉在今天似乎变得强烈了,讨厌专家建议的人似乎变多了。这种社会观感上的变化值得深思。
其实,网友之所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专家的建议真的让人看完血压升高。
如果某些专家的建议不实事求是,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愤懑的网友不免将其划入“伪专家”范畴。
假若专家明知道应该怎么说,然而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却昧着良心反着说,这也会让网友觉得他们和自己不是一个“战壕”里的,因而产生排斥心理。
进一步而言,“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背后,是公众对一些专家产生的信任危机。
专家发言理应爱惜羽毛、审慎发言,让观点立得住,这才是保持和提高权威性的正确路径。
但一些见诸媒体或各类平台的专家,发言随意,“信口开河”,使得其权威性有所减弱。
在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中,一些专家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
这也是网友质疑专家建议的一个原因。
其实,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不少专家有学问、有担当,能给出真知灼见,那种认为专家偏爱建议、喜爱出风头的说法,并不公允。
在“信息爆炸”之前,人们对新知的掌握有限,特别重视甚至依赖于专家的讲授。
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乃至进入“全民直播”时代之后,普通人也能够声音洪亮,形成具有一定“强势”的声音场。
李诞、李雪琴等一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人,在脱口秀界玩得风生水起,一些民间短视频号以能说、善说、启迪人生著称,让人见识到“非专家”的魅力,也对“专家建议”提出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废话连篇、错漏不断的专家发言,当然不受待见。
而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断不会如此,有一次我采访一位反腐专家,由于临时定题,“做功课”的时间极短,这位反腐专家电话中听我提问完,就直批“问的是外行话”。
而另一位被我“堵”在厕所的专家,在看到我通过邮箱正式发过去的采访提纲后,一下子有了兴趣,从简谈变成了详谈。
他们对发言精准程度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多数不会超出研究领域发言,这就使得他们的发言具有真正的专业价值。
如果专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风范,与时俱进,为公义发声,就会有智慧声音、权威声音。
公众“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其实也是希望专家好好说话,从事实出发,尊重科学,以自己独有的观点资源,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疑难杂症。
01.专家正在“通货膨胀”?
有网友不完全统计了2022年的奇葩专家建议。
【关于买房的专家建议】
有专家说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买房,又有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还有专家称2022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早买房是孝敬父母,不要怕掏空了4个钱包、6个钱包,因为父母的钱包终究是你的;更有专家说,农民可以县城买房,开车回农村种地。
【关于就业的专家建议】
某视频中,专家建议,“灵活就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问题(比如有私家车可以拉活、比如把自己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另一位专家则认为,年轻人将时间花在通勤上是一种浪费,建议在公司附近租房,这样做既缓解了交通的压力,又能早点休息。
还有专家建议,要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也有专家建议,不能提高劳动者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把工资降到合理的水平,外资就不会走了;更有有专家建议要征收失业税。
【关于结婚生子的专家建议】
有专家建议,应该考虑允许一妻多夫;有专家建议,要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年轻人,以此在倒逼他们去生孩子;还有专家建议,年轻人没有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
以上出自网友盘点,目前没有全部核实是否有断章取义的成分,但是,这些奇葩专家建议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最突出的比如经济学。
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凯恩斯的段子,说的是丘吉尔曾经挖苦凯恩斯说,如果有两个经济学家,一定会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因为其中一个经济学家是凯恩斯,他会中途改变自己的想法。凯恩斯反唇相讥:“当事实改变之后,我就会改变观点,那么,您呢,先生?”
现实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经济学家同时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但他们的观点却是截然相反的。比如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同时获得诺奖,尤金·法玛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金融理论,叫“有效市场假说”,而罗伯特·希勒代表的行为金融学派却直接否定了有效市场假说。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领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当然,2022年这些“专家建议”也确实让专家这个词“通货膨胀”了,似乎谁都可以是专家,更不必看他们背后代表的是哪一方的利益了。
02.反对专家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
2015年曾发生过一个悲剧性的案例,一个英国青少女被医生误诊,而这名病人坚称自己罹患一种罕见的癌症,但可能性被医生否定了。医生还告诉她说:“不要再去谷歌你的症状了。”结果,她是对的,医生错了,而她,死了。
这名英国少女的故事轰动一时,这一个罕见的错误,让许许多多人相信,自己可以给自己看病。当然,有人用搜索引擎把自己的心脏病误诊为消化不良死了,但这样的故事永远成不了头条新闻。
《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尼科尔斯认为,反对专家运动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网络的开放性,高等教育中的“顾客至上”思维,以及新闻产业的娱乐化。
互联网的检索技术,让很多人一夜之间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人们相信自己花一个早上的时间去搜索,就能掌握别人花10年学到的知识。
托马斯·尼科尔斯在书中介绍,人们排斥专业知识,还带着一腔愤怒。由于互联网无处不在,社交媒体上的聊天不受约束,或是24小时滚动新闻播报的需求,对专业知识的攻击就更为明显了。但是,这股排斥专业知识的新兴风潮里透着一股自以为是和狂热,这不仅仅是怀疑或质疑,而是一种自恋,伴随着对专业知识的蔑视,还美其名曰自我实现。
虽然网络上的很多故事都是假的或不准确的,但10亿个故事里,总有一次搜索引擎是对的,而专家是错的,这样的故事就会像病毒一样疯狂传播。
在互联网世界走马观花——被普通人误解成“调研”——让民众和专家、专业人士之间的互动变得很艰巨。
03.自然科学领域正呈现“批斗专家”模式
自从疫情以来,“批斗医学专家”似乎成了新常态。
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科学当中, 自然科学独立发展和取得合法地位的历史最久,投入的人财物力最多,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水平也最高。自然科学在人类全部科学系统中,处于基础和前提性的地位,其许多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论建构方法,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摆脱单纯的经验描述、模糊定性、主观思辩状态所必须借鉴和运用的方法。
自然科学是通过同行评审和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等机制,被用来确保科学进步的有效性。
医学就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生命科学分支。但是,世界在发展,自然科学也在发展,而自然科学的软肋是:这门学科实际属于经验科学。历史上著名的“休谟之叉”也反过来说明,简单地对经验的坚持,最终必然导致怀疑主义。
当下的情况就是,很多人对专家不是抱着一种善意的怀疑,而是积极的憎恨,很多人认为专家是错的,仅仅因为他们是专家。他们对这些“书呆子”嗤之以鼻,他们告诉医生该开什么药,或是争辩中,就算被事实证实是错的,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之争,哪怕有再多的证据摆在面前,也坚持说自己是对的、自己的记忆没错。他们不仅认为谁都不比别人更聪明,还都认为他们是最聪明的一代人。
此时,一切的公开辩论,都会沦为壕沟战,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证实别人是错的。理性的意见分歧演变成拙劣的高中辩论,目的就是要赢。
古今中外都一样,怀疑主义的蛊被种下后,就会出现当下的结局: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加上还有那么多“通货膨胀”出的所谓”专家”,人们基本用批斗的模式在打倒所有的自然科学专家!
不是不可以怀疑医学专家的学术观点,也不是不可以质疑专家的人品,更不是不可以质疑专家是否在为利益集团代言,但是,在这场大V们为了流量而掀起的质疑专家运动中,既可以着眼于学术观点之争,也可以着眼于社会科学层面的争论,可是,大V们却通过质疑人品、为利益集团代言来实现“批斗”和“打倒”的目的,靠搞臭一个人来证明自己的质疑是对的,这样虽然能带来流量,却无法证实质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比如,在这些大V或其家人病危时,如果遇到一个学术能力强、经验正确的医生,却同时这个医生人品不好、还是某个利息集团的代言人,那用不用这个医生抢救?
而网民们,如今正不断地寻找专家在知识上的漏洞,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无视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专家意见。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所谓专家,就是知道在自己的学科中可能犯下的、最严重的一些错误,并且知道如何避免这些错误。这是无法通过搜索引擎就能简单完成的。
其实,当下就是人类面对死亡的一种下意识反应——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错!锚定一个出来说话的专家,抓住某个细节,就开始攻击、指责了。
当然,明知道自己和亲人随时可能死去这个现实,谁又能不恐惧焦虑?
这种情况下,人类只有找回原始动物繁衍后代的本能冲动,才能稍微缓缴一下焦虑。
预计今年,走出疫情阴影的标志是,能刺激荷尔蒙的实体娱乐场所将大火,当然,能否抓住这商机,还要看人们的信心恢复度。
网友回应专家催生言论4月12日,多个关于“生小孩”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其中#专家称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关注。
2023-04-13 09:02:42网友回应专家催生言论12306建议别带自热锅不建议食用7月17日,有乘客自述在乘坐高铁时吃自热锅,结果引来乘务员阻止,称有可能触发烟雾警报。
2023-07-20 15:29:4712306建议别带自热锅猪价见底?专家给出2023年养殖建议,猪价疲态为何难改?近期,生猪期现货价格加速下跌,日前主力2303合约开盘后跳水,盘中触及14035元/吨的低点,创下近十个月的新低。
2023-02-06 15:59:42猪价见底?专家给出2023年养殖建议近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知名经济学家、美的集团独立董事管清友,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不建议普通人下场炒股,可以买点基金,但也需要足够的承受能力。对此,网友纷纷展开了讨论。
2023-03-10 15:16:51专家不建议普通人炒股专家不建议普通人下场炒股管清友特别明确建议:不建议普通人下场炒股,可以买点基金,但也需要足够的承受能力。
2023-03-10 17:00:40专家不建议普通人下场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