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主要是BA.5.2和BF.7,此外,BQ.1、BQ.1.1、XBB等外国主流亚型也已经在国内出现,并且在人群中出现了不少的病例。
奥密克戎仍在变异
究竟要如何科学地应对奥密克戎?张伯礼院士表示,疫情期间最好的办法仍旧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实际上,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极为简单的措施仍旧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被二次感染或者是感染的风险。如果转阴后仍有症状,又该怎么办?张伯礼院士指出,转阴后仍有症状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不过就算有症状,也比较轻,很容易就能够恢复。
如果转阴后仍旧有改善乏力以及气短等症状,那么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用中药、针灸等等方式,都能够有效促进治愈者身心都尽快恢复到较好的状态。对于那些转阴后仍旧有轻微症状的治愈者,最好还是多注意几天在继续工作,如果实在是相当不舒服,那么可以服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奥密克戎还在不断变异,但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大家没必要太过于紧张。
不要太快放松警惕
如今中国的防控政策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群中出现感染者的情况并不罕见,被感染后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症状也会有有所区别,但基本都不致命,部分人群甚至不需要吃药,也不会出现症状。但不论如何,大家都不应该太快放松警惕,最大程度地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如今并不算可怕,现阶段被感染,治愈后也鲜少会出现后遗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可以主动被感染,这是不对的。同时也要学会甄别各种消息,不要成为造谣传谣的一份子,互联网上的很多内容传播得很快,大家应该学会核实并且不要轻信。此外,疫情相关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多加关注。
两种新冠毒株会同时感染吗?
近日,一则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开:消息称因为北京流行的是BF.7毒株,而广州则是BA.5.2毒株,所以北京更多出现高烧等症状,而广州的则大多无症状。
网友供图
也有一些网友开始担心如果近期需要出差,会不会先后感染、甚至同时感染这两种毒株。
那么,这些关于毒株和症状的说法有依据吗?普通人需要不需要担心同时感染的情况?
01
新冠毒株究竟是什么?
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变种”和“毒株”这两个常见名词之间的关系。
首先,所有的病毒都会发生变异,新冠病毒也不例外。在大部分情况下,病毒的变异不会让它的特性发生什么明显的改变,但有的时候,一些变异会明显改变病毒的特性,比如传播力更强,或是致病能力更高等。
为了更好地追踪全球新冠疫情的变化趋势,及时评估病毒的危害程度,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的合作伙伴们自2020年1月起,就开始
监测新冠病毒的演化情况
。对于其中一些尤其值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会以希腊字母为其命名,比如早期的阿尔法变种、贝塔变种,或是德尔塔变种。目前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同样也是一类新冠变种[1]。
从上到下依次是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变种。图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自出现后,奥密克戎变种迅速在全球占据了统治性的地位。2022年2月的一次分析发现,全世界大约98%的感染都由奥密克戎变种引起。由于这些感染出现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也倾向于在各地出现相对独立的演化[1]。
变异株(变种)的“开枝散叶”,就诞生了同一变种下的多个亚型株,也就是上图所说的“后代谱系”。
开头所说的BF.7毒株和BA.5.2毒株,指的就是奥密克戎变种下的两个亚型株。BF.7是从BA.5演变而来,尽管代号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奥密克戎变种这一分支。
02
代号数字,不代表毒株强弱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代号只是为了方便记录病毒的演化关系,并不代表两种毒株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更不是“升级”。比如BA.1、BA.3和BA.5都属于奥密克戎变种,但这不意味着BA.3就是BA.1的3.0版本,或者BA.5就比BA.3更强大。
甚至并不意味着BA.5就比BA.3更晚被发现。事实上,BA.1最早发现于2020年6月18日,而BA.3和BA.5的发现时间则分别是2021年的11月23日,以及2020年的7月20日[2]。
奥密克戎变种的演化示意图。参考文献[6]
当然,如果未来,奥密克戎变种下的哪个毒株最终呈现出和奥密克戎变种截然不同的特性,差异大到不再能视为奥密克戎的亚型株了,那么世界卫生组织会考虑用新的希腊字母为其命名,届时我们也不会再称它为奥密克戎变种。但反过来讲,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这么做,也表明在他们看来,奥密克戎变种分支下诸多毒株之间的差异性并没有那么大[1]。
换句话说,除非未来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毒株的确在致病性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否则当下北京和广州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差异,不大可能是由感染毒株本身的特性所引起的。只要该病毒还是奥密克戎分支,病毒的毒性、致病力和传染性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03
那我会同时感染多种新冠毒株吗?
这个问题其实要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况讨论。比如大家最关心的:如果自己感染了广州流行的BA.5.2毒株,而室友感染了BF.7毒株,那么两人会不会“串着感染”,同时感染BA.5.2和BF.7?
理论上说,谁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从过去几年的记录上看,这样的病例少之又少。去年,路透社报道一名90岁的比利时妇女同时感染了阿尔法变种和贝塔变种,她也被认为是首个感染两种不同新冠变种的病例[3]。值得一提的是,这名感染者已经90岁高龄,且没有接种过疫苗,免疫力并不如常人。之后,巴西也报出一些感染双重变种的病例[4]。
但这些都是基于不同的变种。而我们所说的BA.5.2和BF.7,都属于同一变种(奥密克戎)。
也就是说,“会不会同时感染BA.5.2和BF.7”这个问题,问的是有没有可能在感染一类奥密克戎亚型株的同时,感染另一类病毒特性区别不大的奥密克戎亚型株。
对于BA.5.2和BF.7,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但今年早些时候,《自然》杂志曾指出如果曾在奥密克戎爆发初期(2021年冬)感染了BA.1毒株,那么就不大可能在后续的BA.2毒株爆发时(2022年春)再次感染[5],算是间接给出了参考。但这也只是基于目前的监测数据所能得到的结论,尚需要不断地对病毒变异进行监测。
如果我们去掉“同时”这个前提,将问题改为:如果曾感染了一个亚型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有没有可能在将来感染另一个亚型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放到一个较长时间段来看,这个可能性就变高了许多。冠状病毒的一个特点就是人体对其的免疫力并不能持续终身,即便是接种过疫苗,并且感染过新冠,也不是“终身免疫”的保证,这和许多病毒不一样。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很多关于“重复感染”的研究,希望了解什么样的情况更容易重复感染,以及免疫力能维持多久等。
一个可以参考的时间段是“90天”,也就是在新冠感染康复的3个月内,不大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这个数字并不是一个金标准,也存在一些不到90天就重复感染的病例,但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免疫力评估参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但只要做好疫苗接种,并做好佩戴口罩、勤洗手、维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我们依然能够降低重复感染的风险,或是在重复感染时减轻症状。所以在过年前,我们应该不需要担心太多。
奥密克戎有多种毒株关于本轮疫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一研讨会上作出最新表态。
2022-12-25 09:20:12奥密克戎仍在变异感染奥密克戎后有何症状,奥密克戎致病力如何?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结合本次广州疫情的临床治疗经验表示:“我们现在分析来看,主要是上呼吸道的症状
2022-12-06 14:15:07感染奥密克戎后有何症状多次感染新冠可能性加大。奥密克戎加速变异:比症状差异更重要的是多次感染可能性加大。
2022-12-15 11:15:17奥密克戎加速变异:多次感染可能性加大小心新的病毒,做好自我防护!多地已经检测到奥密克戎BQ.1和XBB变异毒株,这两种毒株有什么特点?如果已经感染过奥密克戎BF.7或BA.5.2病毒株
2022-12-26 10:12:56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几率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