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PP开屏广告又现“摇一摇”新花招,没点屏幕依然跳转
今年7月26日,国家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业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应用软件启动弹窗欺骗误导用户、强制提供个性化服务等问题,包括弹窗整屏为跳转链接、定向推送时提供虚假关闭按钮等场景。
国家网信办也于8月27日启动“清朗·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行动,开屏广告的投放日益规范,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加清爽的上网体验。
但是,近期有消费者反馈,打开部分APP时,明明自己没有点击屏幕,却依然出现了跳转……
省消保委关注发现,一些APP悄然上线了一种新的开屏广告模式:“摇一摇”了解广告详情或跳转相关应用软件。
该模式也引发网友“不适”:
所谓“摇一摇”功能是指用户在打开一个软件时,开屏广告界面稍有摇晃就会自动进入广告详情页面、跳转打开广告相关软件甚至直接进入软件下载页面。
某些软件设计的“摇一摇”功能极易触发,消费者拿手机时稍有不稳、走路时重心稍微起伏或者乘车时稍有颠簸等身体姿势发生变化,可能都会触发“点击广告”的效果,被迫跳转。
根据消费者投诉反馈,江苏省消保委发现“百度”“喜马拉雅”“豆瓣”“微博”“虎扑”“华为音乐”“番茄小说”和“联享家”等软件均存在上述情况。
在这种“摇一摇”模式下,消费者如果不想跳转广告需要维持手部及身体平稳,保持手机在同一水平位置不变,待广告页面关闭后才可随意变换身体及手部姿势使用手机,否则极可能被迫进入广告页面。
虽然开屏广告页面也有跳过或关闭按钮,但是商家高敏“摇一摇”设置极易让消费者在走路、坐车或者转身等情况下跳转广告页面,这些跳转更多并非消费者本意。
商家以误导方式诱使用户进入广告页面,变相强迫消费者观看广告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此外,软件通过“摇一摇”实现进入广告是调取了手机的某项传感数据,但是该调取是否必要,软件调取行为是否取得消费者同意和授权也存疑,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令人担忧。
新京报快讯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号消息,今年以来,工信部持续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常态化检查力度,先后三次组织对用户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
工信部今日通报称,11月3日针对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检查,并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进行了公开通报。
手机App过度索权、一些小区物业将人脸识别作为业主出入的唯一验证方式、消费者在平台购物被“杀熟”……针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现象,中消协28日发布消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