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今年9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了《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日前,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人在介绍本次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时,具体提到了三个方面。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人在介绍本次标准修订背景时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68万个,其中稻和玉米占83%。稻、玉米品种迅速增加,在解决了市场“缺品种”问题的同时,品种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审定准入门槛偏低、同质化品种多等新问题也日趋突出。考虑到稻、玉米品种在审定数量中占比大,行业反映强烈的也是这两种作物,所以先行修订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适当提高审定门槛,引导培育突破性品种,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负责人介绍,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重点针对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一是明确品种DNA指纹差异要求,即将稻、玉米审定品种与已审定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由2个分别提高至4个、3个;如果拟审定的稻或玉米品种与已审定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只有2个或3个,须通过田间种植鉴定证明其与已审定类似品种具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同时,提高品种产量要求。玉米水稻高产稳产品种、水稻绿色优质品种,产量指标整体提高2个百分点。明确玉米绿色优质品种、鲜食、青贮等专用特用品种产量指标,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以上。
另外,也提高抗病性要求。增加主要生态区一票否决病害类型和病虫害鉴定内容,提高已有病害抗性要求。此外,还修订了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高淀粉玉米等特殊类型品种品质指标。
负责人特别提到,市场监管和新标准对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的规定,判定事项不同,两者之间相互衔接统一。在市场监管中,某个品种在市场销售时,要求其种子与标准样品的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小于2个。新标准中的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界定的是新品种与已知审定品种的差异大小,同时也规定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小于2个,这与市场监管中使用的判定标准也是相一致的。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本报南京11月17日电(记者王伟健)近日,江苏苏州虎丘区一干部因犯受贿罪被判刑,该案从立案到判决,仅用5个多月时间。案件的顺利查办得益于该区纪委监委与检察院、法院共同建立的三方协作机制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记者李奥)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领导人26日在俄南部海滨城市索契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问题举行三方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