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称,按预定规划,中国将陆续发射“墨子二号”“墨子三号”,到2025年前后构建起全球首座由中国主导的量子星群。未来量子通信工程应用、量子通信产业化推进,均可全球领先。展望约15年后,中国定制的量子互联网,有望取代今天美国主导的光纤互联网。
薛其坤表示,未来10年在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中,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将会整体进入世界第一阵列,有些研究方向甚至会扮演引领角色。因此未来10年,中国科学家对世界信息技术的贡献将会超过以往40年对世界贡献的总和,这将是中国科学家大有作为的10年。
袁岚峰表示,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稍微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过各有特色;而在精密测量领域,中国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迅速。薛其坤表示,“在量子技术上中国的短板和中国在信息技术的短板有点类似,所以要加强关键核心元器件这种高端的技术材料、设备的研发,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些短板。”
华安证券分析师尹沿枝认为,当前正处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窗口期,中央集体学习量子科技,再次凸显量子科技作为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他表示,量子信息技术在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长远的未来,有望成为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换道超车”、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的重要核心技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各国激烈争夺技术制高点
正是因为量子技术所蕴含的巨大发展前景,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据了解,全球主要科技强国近期均出台了国家层面的量子信息技术战略计划。美国正在建设量子网络;英国建成了连接布里斯托、剑桥等地的量子网络,并联合新加坡启动了量子卫星项目;德国、法国等19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未来10年开发和部署欧盟范围内量子通信基础设施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