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等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过度捕捞、水质污染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持续衰退,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经过多年人工繁育与技术攻关,三峡集团掌握了目前最为完善的中华鲟人工种群梯队,建立了覆盖亲鱼培育、催产繁殖、梯队建设等的全生命周期保护体系,为中华鲟种群的复壮奠定了基础,对补充野生中华鲟种群资源、保证中华鲟物种可持续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鲟放归长江后,三峡集团将借助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监测系统开展声呐追踪,这套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
据了解,在完成此次放流中华鲟的追踪监测后,三峡集团将于今年年内,首次探索性开展放流中华鲟的海洋生活史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估中华鲟的野外生存状态。
“多年来,三峡集团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新时代大国重器建设中全面落实生态环保硬核措施,在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保护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助力实现集团公司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体现央企担当和情怀。”三峡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琳说。
在开发金沙江上已建在建的四座世界级水电站的过程中,三峡集团设立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持续开展种群建设、技术攻关和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护工作。目前已掌握长江鲟、圆口铜鱼、长鳍吻鮈、齐口裂腹鱼等10余种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累计放流约208万尾。2018年12月,三峡集团参与建设的金沙江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工,建成后将作为鱼类栖息地保护生态试验场,发挥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保护作用。
新华社伦敦4月13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卫生部13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该国死亡病例数达到11329例,与前一天的官方数字相比增加717例;确诊病例数也攀升至88621例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8日7时1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41万例,共计1414738例;累计死亡81259例,累计治愈2986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