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鱼腥草、板蓝根、蚯蚓…古人熬着喝的中药材,变成注射液!这样的针你敢打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鱼腥草(四川人称之为“折耳根”,常被用作拌菜食用)、人参、板蓝根、水蛭、地龙(即蚯蚓)、蟾蜍……这些看似不太相关的动植物,实则都是传统中药材来源。在古代,这些药物都是通过熬制中药的形式用于治疗,但到了现代,它们却变成了各种注射液,通过针管直接注入人体。
按照《中国药典》的解释,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用制剂。
而近期,前央视记者、知名大V王志安连发多条微博“炮轰”中药注射液,称其“用金钱开道,用回扣营销,实际没有任何疗效,反而将患者置身于巨大的安全风险中”,这也使得相关讨论愈发激烈。
据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不完全统计,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中药注射液约有百余种。这些药品在公立医院的销售额已超千亿元。与此同时,频发的不良反应案例也使得中药注射液备受争议,监管部门也对相关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进行收紧与限制,包括禁止在儿童身上使用、只能在二级以上医院使用等。
中药注射液数量达百余种
第一支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诞生于抗战时期,到如今已有近80年。
据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上市的中药注射液约有百余种。其中,一些药品单看名称便可知其主要成分来自哪一种中药材,例如上述柴胡注射液,其主要成分来源于北柴胡。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注射液的名称中看不出对应的具体中药材,这其中就包括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的一些夸大和暗示疗效的药品名称,例如曾因名称问题被原食药监总局点名的“消癌平注射液”。
记者对中药注射液进行梳理,并列出相应的中药材,其中大部分为中草药,也不乏地龙(蚯蚓)、水蛭等虫类药材。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 美国批准首款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日前批准首款专门用于治疗中度和重度产后抑郁症的药物,为治疗该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