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杭州老板举报自己 杭州老板举报自家店是黑心店(2)

2019-01-26 09:42:38  北晚新视觉    参与评论()人

李老板:“(为什么带我们到这里来?)因为他们是杭州总代理。”

和满居永和豆浆杭州滨江滨兴店老板娘:“我还没拿到(李老板:他们是总代理)我现在还没拿到这个权限。”

老板娘认为李老板的举报行为不是因为良心过不去?

这家店的老板娘说,她还没成为合肥好和餐饮的杭州总代理,对李老板的举报行为,她认为根本不是因为良心的问题。

和满居永和豆浆杭州滨江滨兴店老板娘:“他是因为自己生意不好,跟公司有什么纠纷。”

李老板:“公司跟我协商,退我加盟费,退我保证金,我都不要。”

和满居永和豆浆杭州滨江滨兴店老板娘:“我是加盟店,你也不需要到这里,来录制什么的。”

老板娘用手挡住了摄像机镜头。李老板说,他和来老板都认识这家店的孙老板,孙老板自称是总代理,来参观了之后,李老板和来老板才加盟的。

和满居永和豆浆杭州滨江滨兴店孙老板:“我们也是当时到合肥去考察,然后我们在这里开了一家,李老板可能要加盟,因为我先开,他们公司,就叫李老板到我这边来看,是这么一个加盟店(喂)我先忙了,再见。”

孙老板挂掉了电话,再打过去就不接了。

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记者把情况反映给了滨江区市场监管局,等了一阵长河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赶到了,不过,这次店员把记者挡在了门外。

杭州老板举报自己 杭州老板举报自家店是黑心店

杭州老板举报自己 杭州老板举报自家店是黑心店

延伸阅读:

此前报道:廉价速食包加热变外卖 部分产品无“质量安全”标识

注射大豆蛋白的牛肉、放了一年的排骨粒、反复腌制的冷冻肉……日前,一则廉价外卖速食包再加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以冷冻一年的排骨为原料的速食包流向了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商家。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上有大量廉价速食包热卖,全部标有“外卖”、“快餐”、“便当”等关键词,且部分产品无“质量安全”标识。从商品评价看,这些速食包的购买群体多为从事餐饮服务的商家,外卖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亟待监管。

最高不到十元的速食包

两块钱的照烧鸡腿肉、荷叶糯米鸡、三块钱的香菇鸡肉粥、六块钱的豉汁排骨、红烧牛腩、金牌啤酒鸭……在多个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有大量可供外卖使用的速食包热销。从汤品、米粥到面条、炒饭、盖浇饭甚至牛排、意面,这些速食包基本覆盖了快餐的多数品类。单价极低,是这些速食料理包的共同特点。无论是“毛氏红烧肉”还是“日式肥牛”、“台式卤肉”,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均不超过10元一包,肉类产品最低售价仅两元左右。

低价、半成品、加热即可,这些特点让速食料理包销量可观。记者看到,一款名为“10款快餐外卖菜肴包”的套餐产品售价为72元,包含日式鸡丁、胡椒鸡排、咖喱牛肉等品种,月销量达5331件,累计评价更是达到18994条。另一款包含有10种盖浇饭菜肴的套餐售价更是低至38元,月销量达1301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料理包虽然大多标有生产厂家、保质期、执行标准等信息,但部分产品仍无食品质量安全的“QS”标志,存有一定隐患。

购买者多为外卖餐饮商家

“外卖一小时出餐500份!”在售卖“蒸烩煮方便料理包”的网店里,记者看到其首页和所有商品的详情页均显著标有“做外卖、零技术、免厨师、出餐快”的宣传字样。“把料理包放到沸水里煮10分钟或微波炉3分钟加热就可以直接用了。”一个名为“新某快餐原料批发企业店”的客服也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客户多为餐饮企业,特别是价格较低的料理包,基本买方都是外卖商家。该客服人员还透露,料理包用来做餐饮只是基础,不可能用1袋料理包和1袋米饭就出餐,需要搭配卤蛋烤肠自制蔬菜,“这样摆盘才好看,分量足,我们可以提供教学视频。”

事实上,从这些月销量过千的速食包评论中可以看到,这些料理包大多为商用:“成本低,品相不错,我这边以后就你家了,长期合作。”“发货真快,用着出餐也快,会长期合作。”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买家表示料理包的质量堪忧,“味道一般,微波炉加热之后全部是汤,没有卖相,被投诉了”、“东西全部软绵绵的,有异味,需要重新加工”。由此可见,这些廉价料理包的质量不容乐观。

亟待建立食品安全生态圈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不仅是外卖商家,不少茶餐厅、咖啡馆使用冷冻速食包出餐品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而这些速食包的品类,已经发展到几乎能覆盖绝大多数常见的中西式快餐,“外卖要求出餐送餐快,加上一些商圈不允许油烟、明火,直接购速食包的话,可以省去厨房占地面积,节约人力成本高、初次投入大的问题,口味也相对可控。”

“没有安全资质的速食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消费者很难靠自己的口感经验去甄别这些工业化食品。”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国家在这方面监管上早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但执法部门在监管监督上还需加强,“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政策端、产业端、平台端、渠道端、消费端打造一个食品安全的良性生态圈,从政策上监管引导生产商家、外卖平台、送餐团队等,只有这样,才能从产业的各个环节保障整个食品安全体系。”

(责任编辑:卢书敏 CN06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