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国产手机厂商的强势进入,金立在印度市场昙花一现。
海外业绩达不到预期的卢伟冰选择出走,带着海外事业部核心团队分家,创办诚壹科技。根据鹿鸣财经报道,金立内部员工眼中的“分家”,其实更像是打发卢伟冰,刘立荣给诚壹科技的投资也被解读为卢伟冰这些年的“辛苦费”。
2018年上半年,金立曝出资金链危机,金立印度受到波及,随后,金立印度公司的股东ArvindRVohra联合印度四大手机厂商之一的KarbonnMobile,收购了金立印度公司74%的股份,并重组公司,放言明年再战小米。
金立在印度的失利,除了过于依靠续航能力、功能创新不足外,缺乏品牌流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卢伟冰的离开曾被外界看作“背锅侠”。
相比之下,创新和流量一度是小米的优势。在印度,小米依靠2013年推出的红米手机迅速攻占市场,红米手机主打高性价比,价格在1000元左右,这无疑让小米难以摆脱“低端机”形象。
在日趋饱和的中国市场,多家手机厂商打出了多品牌战略,来争取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小米也不例外。2018年上半年,小米在印度、印尼市场推出手机子品牌POCO,主打高端机型,同时在国内市场投资了主打电竞游戏的黑鲨手机。
在发布第三季财报的同时,小米公布了与美图手机的战略合作,将获得美图手机品牌和相关影像技术,以及大部分智能硬件的30年全球独家授权。小米方面称,此举旨在吸引更多女性用户。
自此,小米旗下拥有了小米、红米、黑鲨手机、POCO和美图五个手机品牌,多品牌战略初成型。
但自2018年11月,机构分析师开始下调小米的目标价。
其中,麦格里下调小米预测市盈率从35倍降至33倍,目标价则由30港元降至25港元,不过维持“跑赢大市”评级;花旗将小米的目标价调至17港元;建银国际将小米集团评级从跑赢大盘下调至中性,目标价从20港元下调至16港元。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通常来说,市场在科技股上市之初会依据其成长性给出较高估值,但若公司长期无法实现利润增长,或成长性不被市场看好,则公司估值大概率将出现回落的情况。
对于小米业绩尚佳但股价不振的原因,独立IT分析师付亮认为,归根结底,这说明小米的业务模式不被资本认可。
不过拥有丰富海外经验和资源的卢伟冰,能否帮助小米实现手机销量以及海外市场的突破,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