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冒充公司领导、“公检法”诱骗转账 揭秘电信网络诈骗套路(2)

2018-12-08 21:30:00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去年4月,浙江金华的受害人钟女士接到自称是金华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钟女士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涉嫌犯罪。

浙江金华婺城公安分局民警周平锋介绍:“一线冒充被害人当地的公安机关,声称接到上海公安局的协查指令,说被害人在上海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涉及贪污洗钱案件,而且这个账户上有非法的资金进入,需要被害人配合,不洗脱嫌疑的话被害人就也是嫌疑人。”

一线、二线、三线都是诈骗分子的话务员,负责具体实施诈骗行为。民警周平锋称,诈骗人员会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诈骗模板冒充相关人员,让受害人知道自己处于一种“危险且严重”的境地,然后在一线诈骗人员的指引下,转接到二线,给受害人做电话报案笔录,实则是为骗取个人信息。

“二线是冒充上海市公安局某某分局某个专案组的民警,他给被害人报这个名字、报他的警号,以调查案件给被害人洗脱嫌疑为名,套取被害人家庭情况、职业信息,最关键的是套取银行账户情况和余额,进而进行诈骗。”周平锋说。

倘若二线诈骗人员没能让受害人完全信服,这时冒充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三线话务员就会登场,通过提供高仿的“逮捕令”等手段,进一步加剧受害人的恐慌程度。

据周平峰介绍,“检查官”会让被害人登陆一个网址,显示的是仿冒程度较高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然后让被害人在里面看到有自己的通缉令,有账户冻结的手续,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进而让被害人配合操作,把网银盾插到电脑上输入账号、密码等,最终被操纵。

周平锋告诉记者,此类案件的受害人群多为40-60岁的女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日常生活中和“公检法”的接触相对较少,加上诈骗分子多为有组织有剧本的专业人员,手段环环相扣,受害人很容易被诱导。办案民警称,加强甄别意识和向专业人士咨询确认是避免被骗的两大法宝。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