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女记者被“例行查房”,谁该为这场闹剧负责?(3)

2018-11-21 08:27:44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如此重要的新闻,当地政府的权威披露做得相当不够。尽管有过几次通报,可都是“惜字如金”,并没有能够缓解各方对于事件真相的诉求。11月10日,新华社专门发文《三问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故》——碳九对人体危害到底几何?为何多日后清理工作还未结束?何时才能解决厂居混杂问题?——核心信息的缺失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实地采访,无疑是解开事实真相,满足群众知情权的最重要力量之一。跟进报道,是媒体的职责所在。配合采访,也是政府的义务所在。其实,在“网络舆情仍不断发酵,一时间百姓谈碳九色变”(新华社语)的情况下,记者的采访,并不意味着要刁难当地官员,而是共同追踪事故原因,提出善后救济途径,帮助重建社会信任。

可遗憾的是,有些人患上了“过敏症”,把监督者当成了问题制造者。

问题

遇见问题的,不止周辰一个人。

前些天在网上曝光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的“花总”,身份证、护照等信息两度遭酒店员工泄露,这让“花总”感到无奈,他表示“勇气已经所剩无几”“以后我应该不会再做类似事情”。和周辰代表新闻媒体的监督方式不一样,“花总”的曝光,更多是一种个人行为。当然,他们都共同借助于舆论,都属于舆论监督的范畴。

但是,在报喜不报忧的畸形心态下,他们的舆论监督被认为“来者不善”。恰如有媒体人批评的那样,这些呈现真相、指出问题的人,提出的原本都是真问题,可有些被监督者未必会想着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在他们看来,你提出了问题,那你本身就是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逻辑。

事实上,正如岛叔的一位媒体人朋友说的那样,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最重要的都是转变观念,不能只想着“正面宣传“来“长面子”,或者是通过公关来防止“丢面子”。舆论监督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恰恰有助于通过搞好“里子”,进而挽回“面子”。没了“里子”,哪来“面子”?没了“里子”,哪来“面子”?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