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磅调查]病人是演的、诊断是假的……医保骗局真大胆
(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14日特稿)今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推出重磅暗访调查《雇人住院为哪般?》,播出内容如下:
加入城乡医保的居民都知道,现在看病住院,个人只需要承担自费的部分,剩下的大头儿,按不同比例由医保报销,而且是由医院和医保机构结算,个人不用管。这种社会医疗保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进行支持,仅201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就超1.4万亿元。花这么大的投入,为的就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但有的地方的个别医保定点医院,却打起了套取医保资金的歪主意。
央视记者王颢一:现在是早上的9点20分,我所在的位置是沈阳市于洪区,每天早上这都会出现一些老年人,这些老人在这等车来接他们。
等车的大多是老年人,也有个别的中年人,他们告诉记者,在这等车大家是要一起去医院的。
记者:是去医院的吗?
面包车乘客:对,医院的。
记者:去医院的。
他们还告诉记者并不是谁都可以在这等车,需要领头的人同意才行。
面包车乘客:她就是咱们的头。
九点半,两辆面包车准时出现在了这里。
央视记者王颢一:现在看这些人都上这辆面包车。跟着这辆车,看看它一会去哪。现在车走了我们跟着去看看。
十几分钟后,记者跟随这两辆面包车来到了一家叫做沈阳市于洪区济华医院的门口。老人们下车以后全部走进了这家医院。这是沈阳市的一家一级医院,门口挂着医保定点医院的牌子。记者在这家医院门口观察,在随后的一小时里,又有三四辆类似的面包车拉着老人们来到了这家医院门口。约有三四十名老人走进了医院。
记者随后跟着一位老年人,走进了这家医院。
医生:以前来过吗?
老人:没来过。
医生:有颈椎腰椎啥的吗?
老人:颈椎腰椎没啥。
医生:那按照嗓子发炎给你收的啊。
这位门诊医生没有给老人做任何检查,就按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安排老人住了院。这让记者感到很奇怪。
医生:拿这个到对面办住院去。
而另一位老人的诊断过程,就更加奇怪了。
前台工作人员:喂,院长。方姨介绍来的,她已经住四次了,但是在咱们这没住过,行吗?你还记得上次是什么病入的吗?
病人:上次住的好像是内科。
前台工作人员:什么?
病人:内科?
前台工作人员:她说是内科什么病,还记得吗?她不记得什么病了,那就给她弄个外科呗。
这位前台的工作人员跟院长通了电话之后,就把这位连自己上次因为什么病住院都忘记的老人安排了住院。
记者:几次了?
老人:多六七次了吧。
记者:今年?
老人:俺家我老头住十多次了。
老人:病没有,啥病没有。
记者注意到,在为这些老人办理住院手续时,医生或者老人们会常常提起一个名叫方姨或老方的人。
医生:方姨带来的吗?
老人:嗯,方姨带来的。
患者:老方(介绍)的。
老人:方姨的,来把医保卡身份证拿出来。
老人:老方呢?
护士:她就来,取那个票来了。
方姨:六个票。
这位就是被称为方姨或老方的人,她其实是一位中间人,负责为医院介绍老人来住院,在老人们来之前,她把老人的医保卡都收到一起,交给了医院。
从这天的上午9点30分到10点左右,记者先后观察了有七八位面包车送来的老人,在没有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就被医院确诊成了各种疾病,安排住院。
住院后,又会发生什么呢?上午十点,记者跟随这些所谓的“新病人”,来到了济华医院三楼的病房区。
住院老人:我取饭票。
工作人员:吃啥?
住院老人:吃馒头。
按照医院的安排,这些老人在护士站签到并且领取了免费午餐票。可签完到以后,病房区就空空荡荡了,不仅看不见医生护士,连刚刚住院的病人也不见了。在病房里,记者注意到床头的病历卡。
央视记者王颢一:这个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这个是急性肾盂肾炎,这个是腰(椎)间盘突出。
无论是急病症患者,还是腰间盘突出患者,本都应“卧床”静养治疗,然而一上午过去了,病房里始终空无一人,除了几张病床,既没有任何医疗器械,也没有任何的药物。直到中午的免费盒饭送来了。
送盒饭的工人:领饭了来。
住院病人:咱昨天是在这个屋吗?
送盒饭的工人:是。
这时,记者终于见到了住在这个病房里的五位老人,他们结伴走进病房,手里还拎着大包小裹。
记者:这是买的枣吗?
老人:这一袋十块钱。
记者:十块钱啊?就楼下(集市)呗。
老人:这会下行(集)了。
记者:明天还有吗?
老人:明天没有了吧,够呛,今天一集买上了。
这位床头上写着“急性肾盂肾炎”的老人告诉记者,早上到医院签到后,他们就去逛集市了,买了些东西,就赶回病房来领取免费盒饭了。
老人:我这一罐都喝不了。
记者:一罐都喝不了啊,那你喝啥酒啊。
这位老人,正在喝啤酒。旁边的一位病友还喝上了白酒。
记者:你还喝白的呢?
老人:喝点喝点。
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没有检查、没有治疗、没有医生查房,也没有护士巡视。
直到下午四点,医院门口再次热闹了起来。
班车司机:260(集合点)的都签到没?都签到,260(集合点)的没签字别着急签完到再上车。
这些手里拎着上午从集市上采购来的蔬菜、水果、卫生纸的老人们,集合到了门口,开始等待点名,排队上车。
工作人员:不是告诉你们签完到再上车吗?
班车司机:没签你们老这样能行吗?
这时,这位方姨再次出现了。她和一位老人在交流着什么。
央视记者:现在可以看到,方姨手里拿着一沓钱,(好像)正跟这个人核对数字。现在,方姨还给了他一张卡片,看卡片外观应该是社保卡。还了社保卡之后,方姨从包里拿出了一沓钞票递给了他。
老人们陆续上车后,面包车又将他们送回到了上午等车的地方。
在医院住了一天除了吃饭、聊天、外出购物什么检查治疗都没做,但这些老人们在济华医院却产生了医疗费用。几位住院老人给记者展示了自己在医院的消费明细。
在这张明细里,这位王先生的医保卡被消费了一千多元,这里可以看出刷卡的正是这家济华医院。
从这几张医保卡消费明细可以看出,他们的医疗费用已经被医院刷走了,一位不愿出现在镜头前的老人,向记者讲述起了其中的猫腻。
知情人:好像是一千七,一千七八百块钱。反正一千多,不到两千块钱,他呢就是为了骗医保嘛。那个国家大额医保啊。
按照医保的相关规定,退休人员在一级医院住院享有97%的报销额度,据知情人介绍:在济华医院,靠中间人招来的这些老人,医院给他们办理了四天虚假的住院手续,出院时,每位老人都会被消费医疗费用上千元,以1000元为例,报销的970元医保部门会直接与医院结算,应由患者自付的30元,由医院垫付,当然,这些被医院拉来的所谓患者也不会白来的,医院还需要给他们一笔费用。
面包车乘客:咱们是给300,这还算多的,在那住给50,不住给30。
这些老人最终都会像我们前面所看到的那样,通过中间人方姨拿到好处费。
知情人:我结账是用那个微信给我转的。
知情人:她给我返300,都是现金。
记者:最后结账是谁给你结呢?
知情人:结账,是那个姓方的,那方老师给结的。
在沈阳市调查期间,记者发现,这样拉所谓的患者住院挣钱的事情并非仅济华医院一家,在同样是医保定点医院的沈阳友好肾病医院,记者遇到了类似的经历。
在这家医院附近的一位商贩告诉记者,“住院能挣钱”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不仅有退休老人,甚至还有年轻人参与。
小卖店:不带闲着的天天满的,一般来的都是他们三亲六故的,告诉他们合适你去吧,没病的大小伙子都在那呆着,在那一呆,到时候拿钱。这个亲戚来几个那个亲戚来几个,大夫回家都说白给你钱你不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记者来到友好肾病医院三楼的住院部,隔着玻璃记者看到几个老人正在病房里一起聚精会神打扑克。而在医院大厅,当天出院的老人却在询问“在哪里可以领钱”。
老人:结账还是那边去吧。
青年:去哪啊?
老人:还要去后面。
青年:麻将社啊。
老人:上哪去取那个钱?
工作人员:棋牌社那。
青年:我告诉对不?不听我的。
跟随这些老人,记者来到了这家距离医院50米的棋牌社。虽然门口悬挂着棋牌社的牌子,但是这里不断有从医院过来的老人和穿白大卦的人员出入。
记者随后进入了这家棋牌社,发现在棋牌社的一楼堆放着很多印有友好医院的物资。在二楼,几位老人正在这里等候。
不一会儿,一位白大褂上印有友好医院名字的工作人员出现在镜头里。
工作人员:这一天人多,分不太清,500,一起的是不?来我再写一个。
工作人员:你带来的啊?
工作人员:那个王永胜王永强是不是你带来的?
老人:她弟弟。
工作人员:她弟弟啊。
这位工作人员,不停地给病人发钱,遇到带来新病人住院的,还宣传起了“积分”奖励。
老人:带来好几个。
工作人员:你没和我报呢,你给我报我就给你统计一下,给你个积分啥的你也没和我说。
老人:下回知道了。
工作人员:上回不是和你说了吗,好了正好啊。
在棋牌社门口,记者看到一些老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们一边走一边数着手中的百元钞票。
病人是演的、诊断是假的、病房是空的……看似荒诞可笑的闹剧背后,却是国家医保资金大量流失的严肃现实。从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骗保的行为可以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那么,这些医院为什么敢于这样明目张胆地违法违规?国家对于医保资金有着严格的监管制度,这些手法并不高明的大范围骗保,当地监管部门是否尽到了责任?大笔的医保资金被骗取,又是怎么通过当地医保管理部门审核的?管好医保资金,用好医保资金,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我们每一个人。从记者的调查看,一些地方在医保资金的管理利用上还有不小的病灶。如何治好骗保的病,急需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查找病根,对症下药。
(央视记者 肖振生 王颢一 张艺瑾 编辑 王惠莉 庆飞 苏璇 伟浩)
原标题:老东家发文悼念李咏央视新闻:愿你一路走好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他曾是央视主持人,先后主持过10年春晚以及《幸运52》、《非常6+1》、《咏乐汇》等热门综艺。
> 自媒体时代,似乎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记者。在这股自媒体的信息洪流中,我们面对的不只是各种信息、各种观点、各种分析,还有谣言、攻击、谩骂,以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