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宾说,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存在短板,导致城市污水和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污染了河流。而解决黑臭水体的根本措施,是要建立完善的污水、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黑臭水体治理长治久清。他解释说,现在一些城市因为历史原因,水体面积逐年减少,普遍缺乏生态空间。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赞成简单地用清水冲洗河道或填埋等方式消除黑臭水体。
刘友宾表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中,环境部会对当地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进行严格检查。如果发现地方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即使黑臭水体被填了,仍会认为其没有完成整治。“我们会对治理黑臭水体的根本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一抓到底,反复检查,确保黑臭水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留下更多生态空间”。
相关新闻
环境部气候司司长
首次公开亮相
在昨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出席并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有关工作。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李高是真正意义上“三定”方案确定后首个亮相新闻发布会的“新司长”。
李高此前担任国家发改委原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组建生态环境部,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整合至生态环境部。在环境部“三定”方案中,应对气候变化司为新设司局,其职能是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牵头承担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工作,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承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具体工作。
在发布会上,李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职能从国家发改委划转到环境部后,需要在统筹协调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与各个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同时也要进一步推动地方行业落实相关工作。
在谈到机构调整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影响时,李高认为,机构调整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增效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生态环境系统有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统筹协调利用好该体系,对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月4日随着一股冷空气到访,北京迎来大风降温天气。12月5日16:30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12月6日、7日北京市将有四五级偏北风,阵风可达七级左右,气温也将继续走低。